□法治报记者 夏天
旧区改造,涉及居民切身利益,有着“最大民生工程”之称。在杨浦区,有这样一家房屋征收事务所——杨浦第二房屋征收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下简称“二征所”),自2012年实施房屋征收新政以来,先后承接旧改、市政征收项目26个,帮助万余户居民圆了旧改梦、宜居梦。其中,三个项目首日签约率高达100%,首日签约率在90%以上的项目也有11个。不但如此,二征所还不满足于纸面签约率,他们将化解矛盾、“售后服务”也作为工作重点。公司总经理杨栋说:“我们希望被征收居民逢年过节,还能与亲人们高高兴兴吃顿团圆饭。”
难点:“不拆,房是自己的;一拆,多出许多人分钱”
2015年7月,杨浦区大桥街道116、118街坊征收基地上,有户1产2户居民家庭,其中产权人裴某在未妥善安置另一户弟媳薛某的情况下,想当然地签了约,引发了家庭内部矛盾。
孰料,裴某还自说自话地把责任推给经办人员,导致薛某迁怒于经办人员,并于7月22日上午,召集多名家人寻到基地讨要说法。碰巧当时经办人员外出,薛某等人就在基地大吵大闹、乱摔东西,围攻基地经理。经民警出警处置后,事态暂告平息。
但就在当天下午,经办人员回来后,产权人又动手推搡经办人员,双方再起争执高潮。
杨栋在实地了解情况后,决定把该户居民召集在一起调解。针对该户家庭纠纷焦点,杨栋提出两条意见供他们参考:“一是废除之前已签协议和已选中的房源,一切从头来;二是保留已签协议和已选中的房源,由家庭成员自行协商签订家庭内部协议,解决纠纷。”
最终,该户居民认为杨栋的建议句句在理,很快平心静气坐下来商量,当即就补偿款分割问题理智地签订了家庭内部协议,产权人裴某与同住人薛某之间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私房共有产,可以说是征收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杨栋说。其中尤以房屋面积小、共有人较多、家庭结构复杂的大家庭更为艰难。“不拆房子,房子是他自己住的,可房子一拆,外部的共有人要分掉大部分补偿款,造成原居住人可能没有能力购买新房子。”
翻家谱理关系,搭平台促调解
为解决好私房共有产问题,杨栋要求项目部在前期居民资料梳理过程中,就要摸清家庭关系,建立共有产信息网络图(通常说是家谱),并经项目班子“审核”,以明确签约主体;再依据政策,细化每户安置方案,算大账,制定多种方案,帮助居民合法利益最大化。
杨栋还要求,对家庭情况复杂,情绪对立,矛盾突出的共有产户,要多次搭建家庭内部调解平台。通过平台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讲亲情,发挥“老娘舅”作用,有效化解矛盾,达成共识,促进签约。
大桥街道锦州湾路居民区书记陈素英,至今记得和杨栋的首次交集:“当时我们在开一个动迁会议,20多位居民代表面色凝重,会议室里气氛压抑,议程艰难。这时来了一位年轻小伙,他不仅能把各项政策给我们讲得深入浅出,就连我们的家长里短,他也能弄得那么清楚。很快,会议就呈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态势。”
“我为亲人搞征收”
在大桥街道123街坊基地上,有位孤老夏根娣,居住在仅7个平方的小屋内,却抱着过高诉求拒不签约。然而,在杨栋的带领下,二征所经办人员不离不弃地上门陪她聊天拉家常、帮助打扫房间、送上日常必需用品等,终于在常来常往的情感交流之中打开了她的心结,使她放弃了过高诉求,依法签约,拿足补偿,选到了满意的安置房。
之后,经办人员继续联手居委干部,帮助体弱多病的老太办理煤气和自来水的销户手续,四处奔波租借过度房,将家具杂物整理打包,还用私家车为其搬场,用亲情般的服务,换来她脸上满意的笑容。
大桥街道115街坊居民杨根娣这样回忆她与杨栋的交集:“轮到我们街坊被征收时,邻居们都已对他的团队久仰大名。知道有个好团队来负责我们街坊,因此大家都定心了。接触过后,才知道果然名不虚传。杨栋有时能和我们严肃分析利弊,有时又跟我们嘻嘻哈哈打成一片,有时却要耐住性子,被情绪过激的居民指着鼻子大骂。但对于各种状况,他都能宠辱不惊地处理得当。”
杨栋说:“我本人就是一名知青子女。许多被征收居民遇到的家庭矛盾、困难,早年回沪落户时,我都亲历过。因此我对大家有一份‘更接地气’的亲切和理解。我一直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座右铭,秉持‘我为亲人搞征收’的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发扬‘以上率下、敢抓善管、沉到一线、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