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张锦梅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家庭中“世纪难题”。因为婆媳关系不好,导致小家庭瓦解的案例不在少数。近日,浦东新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接到了这样一件棘手案件。眼看曾经感情甚笃的小夫妻因此要走向陌路,调解员又有怎样的妙招来断“家务事”呢?
【案情】
公婆搭手变“插手” 婚姻岌岌可危
新上海人唐某和黄某是一对年轻小夫妻,婚后感情不错,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工作繁忙的小夫妻渐渐感受到了育儿的压力。于是,男方唐某的父母就从外地过来帮忙照顾孩子,这样小夫妻就可以安心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然而事情并非想象中那样顺利,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时间久了,由于双方脾气性格、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差异,婆媳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媳妇黄某认为,在这个家庭里她就是一个外人,婆婆眼里只有儿子、孙女,处处刁难她,冷落她,她经常受委曲。而她情绪低落,向丈夫抱怨时,丈夫总是护着婆婆,从不考虑她的感受。长此以往,她心情很压抑,曾多次提出要和公婆分开居住,可丈夫根本不理会。
而离婚的爆发点就在于一天午饭时,一家人围着饭桌准备吃饭,可婆婆却没有叫她一声。黄某越想越生气,觉得自己受冷落了,就把气撒在丈夫身上。
可让黄某心寒的是,丈夫并没有来安慰她,反而指责她小题大做。
两人也因此爆发了激烈的争执。争执中,暴怒的唐某竟然将拳头挥向了妻子。
家暴使黄某再也无法容忍,当天她就离家出走,并提出要和丈夫离婚。
妻子离家出走后,丈夫才感到事态严重性,他曾多次劝说妻子回家,可妻子对家暴的阴影还没有消除,根本不愿回家居住。面对这样僵持的局面,丈夫唐某不知所措,于是向浦东新区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提出调解申请。
【调解】
调解员剖析成因规划解决方式
了解事情经过后,调解员首先批评唐某的家暴行为。调解员表示,家暴很伤夫妻感情,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唐某应该深刻反省,并主动向妻子赔礼道歉。
对于调解员的批评、教育,唐某表示愿意接受,当场他就向妻子作了诚恳的道歉,希望妻子原谅他,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同时他也坦言,其实他们夫妻俩没有原则性问题,妻子过于敏感,想法太多。在他看来,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求父母做到面面俱到,实在太为难父母了,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而妻子黄某则认为,每当她和婆婆产生矛盾纠纷时,丈夫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没有正视矛盾纠纷,长此以往矛盾愈演愈烈。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源,既然婆婆很排斥她,而且他们经济条件也允许,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公婆在外租房呢?她认为如果再这样继续生活在一起,将来矛盾纠纷还是会产生,最终夫妻俩可能会分道扬镳。
调解员认为,分开居住如果能改善夫妻关系,不妨尝试一下,作为丈夫也不要太固执,要尊重妻子的想法。
不同屋檐下也能和睦相处
但丈夫唐某则认为,让父母搬出去居住,自己心里感到很内疚,父母操劳了一辈子,本该享清福,退休后还在帮忙带小孩,父母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现在因婆媳矛盾提出让父母搬出去居住,自己从感情上很难接受。
对此,调解员告诉唐某,分开居住也并不代表不孝顺,小夫妻可以经常上门看望老人,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物质上的关心。但要说服老年人分开居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唐某讲究一定的方法、方式,才能说服老人。
两周之后,黄某来电告知:“丈夫已采纳了调解员建议,现在他们已为公婆租了房屋,公婆已搬出去居住了,调解员的耐心劝说工作起了作用。”她十分感谢调解员辛勤付出,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听到这起家庭矛盾有所缓解,调解员感到很欣慰。同时调解员向黄某指出,“虽然你公婆搬出去居住了,但你也要感恩公婆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今后更要上门多关心、看望公婆,这样可以消除你丈夫的顾虑,同时也可以改善夫妻关系。”
【点评】
婆媳矛盾 协调人是丈夫
婆媳间的矛盾,是许多家庭都无法绕开的一个难题。但解决婆媳矛盾关键人物是丈夫,丈夫的角色很重要,是双方关系的纽带,也是最重要的协调人。
本案中,丈夫唐某不善于协调婆媳矛盾,面对婆媳发生矛盾时常常束手无策,没有积极充当家庭矛盾的缓冲器,从而引发妻子的强烈不满,最后使这起婆媳矛盾演变为夫妻矛盾。
作为丈夫,唐某首先要做的是帮着妻子融入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帮着家人排斥她。其次是懂得分担家庭的责任,而不是因工作忙就回避,丈夫只有成长起来足以撑起一个家,才能平衡整个家庭关系。最后要学会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当婆媳矛盾发生时不是回避而是找到问题症结,学会安抚妻子和母亲的情绪,重建家庭关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