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一家之“盐”

用法律拂去“百度泼水门”的疑云

本文字数:783

  □王丽美

7月3日,2019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讲过程中遭一男子当头泼水,李彦宏先是一愣,然后用英语问到:W hat's your problem?演讲中断了十余秒,随后在台下观众的“加油”和掌声中,李彦宏继续演讲。据了解,泼水者被保安控制,泼水原因尚不明确。(7月4日观察者网)

用“公然泼水”来表达情绪或意见、达到某种目的是不被允许的。这次大会是企业的重大会议,也是正常的经营行为,在会议、论坛等公众场合,向正在演讲、致辞的嘉宾泼水,造成演讲、会议中断,干扰会议、论坛的现场秩序,影响会议、论坛的现场氛围,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行为人处以治安行政处罚。

而对于个人而言,即便泼的是水,被泼者没有因此受到严重身体伤害,但是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当众泼水是一种羞辱,其人格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对于企业而言,大型公司的品牌形象代言人被当众泼水,或将造成业绩波动损失、品牌受损等不良影响,企业及受害人都可以依法提起赔偿诉讼,行为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归根到底,不论出于什么原因,泼水行为都是违法、侵权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在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公民与企业都要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义愤也好,炒作也罢,都不能视法律为儿戏,拿违法行为作为出名工具。当下,对于此起公共事件,公安部门要查清真相,依法追责,给关心此事的广大民众一个清楚的“说法”,而百度作为知名互联网企业,也可依法维护自己的品牌声誉与合法权益,追究到底,用实际行动反驳“炒作”“苦肉计”的传言,自证清白,捍卫企业名誉与社会公义。用法律驱散百度“泼水门”的重重迷雾,让恶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人付出法律代价,当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用法律拂去“百度泼水门”的疑云 2019-07-09 2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