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大墙故事

在冰冷铁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

本文字数:3306

  □讲述:孙家龙(化名)

罪名:故意伤害罪

整理: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邢军

有些童年阴影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22岁的孙家龙就是这样。幼年时遭受家庭暴力的他从来不知道家庭温暖是什么,一心只想逃离,所以当他有机会救父亲时,他却选择了冷眼旁观,也给自己的内心留下了更大的创伤。

本以为逃离“地狱”就可以找到生活的希望,可孙家龙内心的阴影已经让他难以正常生活,甚至做出了伤害他人的犯罪举动。

高高的围墙、冰冷的铁窗……到监狱服刑,孙家龙曾觉得自己又到了“地狱”,但不曾想到,在上海市白茅岭监狱,他却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难以忘记的童年噩梦

每当黑夜来临,我闭上双眼,血腥的那一幕就无声上演……

那是9岁的我,推开家门就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父母,我惊吓到无法动弹。当时父亲还未断气,口角微微颤动,母亲已经闭上双眼。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冷静得不像个9岁的孩子,我无声地待在原地,直到父亲的双眸渐渐失去光芒……

在生与死的边缘,我选择了沉默。

父亲曾经就是我的噩梦。每天,当父亲踏进门的那一刻,我们的家就变成人间地狱。我和妹妹或是躲在床底瑟瑟发抖,或是藏在柜子里屏住呼吸,但无论怎么躲藏,终究是无法躲掉父亲无情的殴打。醉酒、生活艰辛、工作不顺……总之,一定有个理由让我们遍体鳞伤。纵然有母亲护着,但她那单薄的身躯根本无法抵挡父亲结实的拳头。

拳头砸在身体上发出的声音,我终身难忘。年幼的我曾无数次想着要杀掉父亲,而现在,母亲终于忍耐不下去反击了,我的“梦想”成真了。

父亲去世让我以为可以逃离地狱,虽然保护我们的母亲也去世了,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然而,时光和命运似乎没有因为我过去的遭遇而善待我,无奈填满了我大部分的人生。

父母离去后,我和妹妹被分别寄养给叔叔和姑姑,也是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见过妹妹。离开那个悲伤的地方,对于我而言仅仅是换了地方重新接受折磨而已。在叔叔家,我也没有得到渴望的温暖。“是不是人生总是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我时常带着满身伤痕,在漆黑的夜晚问自己,我多么渴望有个声音给我回应,可是一个也没有。

“我看你从小就是个畜生,或许连畜生都不如,看着爹妈死掉,你都不求救,打死你算了。”每次对我的毒打完后,叔叔都会说同样的话。

面对父母死亡时,我显得冷漠又无情,但谁又能明白一个无时不刻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孩子,对逃离“地狱”的深深渴望?

逃不出自己的“心牢”

16岁那年,我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张逃离“地狱”的火车票。

我到现在还记得,离开的那天春光明媚,我紧紧地把火车票攥在手心就像珍宝,直到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在那列火车上,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其实我不关心列车通往哪里,对我来说,只要能离开,去哪里都成。

列车驶过山谷、湖泊、都市、村庄……前方的风景不停地向我靠近,然后在我身后模糊,直至不见。那一刻我相信,那些不堪的过去会如同这转瞬即逝的风景一般,从我生命里远远消失。

可有时候愈想要遗忘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显得愈发清晰。或许是童年时经历过歇斯底里的苦痛,或许是一个人在外漂泊的彷徨无助,又或许是无法融入集体的孤独让我没有丝毫防备。孤身在他乡夜夜不寐的夜里,抑郁将我击得溃不成军。

我离开了“地狱”,却走不出自己的“心牢”。我常想,如果当初我为了父母奋力求救,是否结局就会不一样?是否这个偌大的世界就不会只留我孤独的一人?还是我生来就注定要遭受这无尽的苦痛?我在漆黑的夜里专心致志地想着关于生死的事,也不断为自己寻找着当时眼睁睁看至亲痛苦,见死不救的理由,直至浑身僵硬、不能呼吸,泪水打湿衣衫。

严重的抑郁症状让我无法正常工作,在餐厅打工的我常常端着送菜的盘子找不到要去的方向。

直到那一天,“砰!”清脆的破碎声响起,一叠盘子从我颤抖的双手滑落,看着满地的碎片我还没来得及反应,雨点般的耳光就打了下来。

感受到脸颊的火辣,看着领班破口大骂的样子,还有周遭人的指指点点,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捡起地上的瓷盘碎片就向领班胸前刺了进去。看着流了一地的鲜血,我突然又想到了9岁那年看到的画面,内心复杂……

从他的眼神里看到希望

3年前,我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入狱服刑八年三个月,那年我19岁。

经过白茅岭监狱的入监体检和心理测试,我的心理状态一栏写着:患者有中度抑郁,存在高度自杀和自伤自残倾向。

之后,监狱民警马警官把我领回监组,他温暖的笑容,我至今都还记忆犹新。

“服刑既是悔过自新,也是与过去道别的过程,你们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完美,正视自己犯过的错,用心去悔改。”第一次讲评,马警官对监组所有人说出这番话,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他满是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由于是中度抑郁症患者,我的身边总有人陪护,但我的抑郁症状也开始慢慢凸显。我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床头,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直到天明;时常前一秒还记得要去做的事,但转身就忘却。我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抑郁程度还在不断加深。

没过多久,监狱再一次安排我前往社会医院接受治疗,诊断结果是我的病症到了必须定期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定期心理矫治的程度。

“不要怕,一切都会好起来!”诊疗结束后,马警官拍着我的肩膀说道。不知为什么,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真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除了按时服药,我每周都会接受心理矫治。渐渐地,我抑郁的情况有了好转,我开始愿意与他人交流,也愿意对马警官袒露心声。

“我真的很后悔,如果那天我去求救,也许父母还会活着,我也不会犯下弥天大错。但是,没有也许了,我永远没法回头了。”我流着泪对马警官说。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一些刻骨铭心、难以抹去的伤痕,总有一些往事停泊在记忆里,无法释怀。有时除了坦然接受,我们别无他法。”马警官带着温暖的笑容对我说,“我还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由于工作原因,我没有来得及见她最后一面,这是我心底的遗憾,但是只有努力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祭奠,你说对吗?”

从马警官坚定的眼里,我读到了希望。

收到3年来的第一封信

不久,监区准备成立服刑人员图书屋,马警官希望我能把图书分门别类归纳好,方便其他服刑人员按需阅读。

“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首先你要读书,了解书的内容,这样才能把每一本书都放到该放的地方。每一次的阅读都是精神的旅行和灵魂的交流,好好感受书籍的力量吧!”马警官微笑着递给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阅读每一册书的内容,然后按照当代文学、古典名著、人物传记等分类。也是从那时起,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各种书籍。

我感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不畏病魔侵扰和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革命精神;被《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乐观、坚韧、不屈的人格力量所震撼;被《老人与海》里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所折服;还有《活着》……

原来生命中诸多的不解与困惑,我都在书里寻到了答案。

我依旧定期接受着心理矫治与药物治疗,也从书与监狱教育中渐渐学会了那些不曾有人教过我的道理,尝试着自我调节,同时踏实地服刑改造,用实际行动赎罪。我努力向想象中的希望之光靠近,可心里总觉得缺了一块。我想那是孤独。

前不久的一天,马警官微笑着递给我一封信。看着信封上陌生的字迹写着我的名字,我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在狱内的3年改造时光里,我没有一个电话、一封来信、一次会见。父母已逝、叔叔根本不在意我,我也没有其他挚友,我根本想不出这个世界还有谁会给我写信。直到我看见信的开头:“致亲爱的哥哥”,那一刻,我开心地手舞足蹈。对,在这个世界上我不是孤单一人,我还有一个妹妹,虽然十多年未见,但她是我的骨肉至亲。

“生活总是充满着希望,不是吗?最快下个月你就可以和妹妹相见了。”马警官以他一贯积极温暖的口吻告诉我。

我无法得知监狱民警,尤其是马警官为了寻找我的妹妹付出了多少艰辛与努力,也无法得知我这3年来的改造生活,平均每两天一次的教育谈话、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让马警官有多少个日子无法准时吃饭、按时下班,更无法得知多少个我情绪失控的夜里,他匆匆告别家人,赶来为我抚平内心的创伤……但我知道,诚恳地、好好地改造,做一个好人,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也是我重新走上生活正轨的唯一希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2 在冰冷铁窗中看到希望的光芒 2019-07-26 2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