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创办中国福利会的宋庆龄先生曾说:“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而在上海中福会养老院,这里同样坚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老人”。
“因为老人和儿童作为生命的两端,需要获得同等的重视和关爱。”上海中福会养老院护理团队这样认为。他们说:“只要老人需要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陪同在老人的身边。”
上海中福会养老院,是中国福利会老年福利事业板块内目前唯一的一家养老院,成立于2008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住养老人总数是273人,床位利用率已经达到100%。近日,记者走进这里,通过记录护理团队的日常工作“十二时辰”,充分展现这群养老战线上“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风貌。
用奶瓶代替“鼻饲”,让老人尝鲜
凌晨4:00,中福会养老院值班室内,休息待命的护理员们就陆续起床,开始做好每天例行的清晨准备工作,如开窗通风、接送水等。
6:30之后是早餐时段,除了可以自行用餐的老年人,护理员还要照顾咀嚼能力下降的老年人,喂他们食堂预先处理好的碎食或是糊食。还有些老人因为失智,吞咽能力也逐步丧失了,食物含在嘴里不知道咽下去。对此,“鼻饲”可能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但是,“打鼻饲就让老人们丧失了口腔体验食物的乐趣,”护理团队认为。所以,她们会想各种办法,来帮助老人进食。前几年,团队就自行想出了用婴儿奶瓶喂食的方法,尽量避免老人使用“鼻饲”喂食。
“蹲在厕所,也能吃得下饭”
11:00,老人吃好午饭后,忙碌了一上午的护理员们也陆续去食堂吃饭。养老院唯一的男护理员沈伟荣回忆:“刚入职时,因为刚刚帮助老人大小便,一度丧失了用餐的胃口。但一个月坚持下来后,就算现在让我蹲在茅坑边上,我也吃得下饭。”
事实上,团队基本每一位护理员,入职的初期都会遇到类似的心理门槛,但是凭着为老人服务的爱心,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积极预防,不依赖24小时监护
12:30是老人的休息时间,也是养老院的“黄金时间”。只有这个时候,护理员们才有片刻空闲。不过,这个空闲时间可不是用来休息的,多数情况下,它会被护理部培训、院部培训、楼层会议、操练和带教所占据。
13:30,老人们陆续醒了,一般下午是适合为老人洗澡的时间。在其他养老机构,卧床老人要么由护理员安排时间进行擦洗,要么在一个大澡堂集中洗浴。但在中福会养老院,每一户老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浴室。
14:30,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护理员们根据康复计划为失智失能老人进行康复锻炼。护理员们每天坚持带老人进行康复活动,希望早期的干预,能够延缓老人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速度。
16:00是组织自理、半自理老人练习平衡操的时间。通过三年的跌倒事故报告分析,护理员们认识到预防跌倒要干预在先,在老人行动能力正常的情况下,增强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锻炼他们的平衡能力,将预防跌倒的战线前移,比依靠护理员24小时监护要更主动。
下班了,仍心系住养老人
18:00,对于大多数人是从工作中脱离出来,回家放松的时间,可护理员即使回家,也心系着工作。万一有老人突发疾病,在家休息的护理员也会回院,陪老人就诊。
20:00,老人们就寝了,巡视、协助如厕、协助翻身、公共通道打扫、公共区域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此时,夜班护理员的工作刚刚开始。
记者从院方获悉,该院护理团队目前共有52人,其中初、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94%,早已超过上海民政设定的到2020年养老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持证率达30%的工作目标(参考《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护理团队表示,养老护理与临床护理不同,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喝拉撒睡。”虽然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其中有很多学问。宋庆龄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为中福会确定的办会方针是“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这也是养老院的办院方针。这就要求护理员在工作中,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将经验加以提炼总结,并且根据院内老人的特性,自主研发一些能提升服务效率的辅具。“我们的发展愿景是倡导健康幸福养老,打造一流养老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