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上海的夏

本文字数:903

  魏艳阳

听着树上阵阵蝉鸣,盼着门外一丝清风,这便是我对夏天最深的印象。小时候家里尚没有空调,中午最热、也是最困的时候,只能躺在电扇下,嘴里嘟囔着这热死人的天气,却在母亲的安抚下昏昏然睡去……

装上空调以后,再也不需要谁来为我燥热的心情降火。所有人往房间里一钻,再加上一只土狗在房门关上前的最后一刻摇着尾巴挤进来,一家子就在这人造的清凉之中惬意睡去。仿佛夏天就在这机器下消解了它的酷热,只有窗外的蝉鸣依旧,不觉得聒噪,半睡半醒间将这歌声一并带入了梦乡。

如今酷热依旧、空调依旧,却不再有人、有狗陪在我身边。来上海四年,今年的夏天是我留在上海的第一个夏天。从前不等到七月,学校就已放假,我便不再多等一刻,早早返回了安徽老家。

头一回完整感受着上海的夏天,同学问我感受几何,可还习惯?他们也曾如我一样,暑假伊始便早早回家,不多做逗留。曾经以为四年时光漫漫,有的是时间去感受这座城市,可谁知倏忽间就各奔天涯。

我告诉他们,天气比我想象中热些。曾经以为上海靠海,会比老家凉快些,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如此。我想起在家中的时光,才明白夏天的热大概在全国哪里都是此等威力。我上班通勤的时间正好是酷热的中午,出门便要接受骄阳的“烤”问,再走几步便立刻汗流浃背。然而,真正让人难以迈动步伐的,是出地铁站的时候。背对站内阵阵凉风,面对站外一片明媚,“逸豫”“忧劳”两相对比之下,才是真正考验意志力的时候。

如今七月已经过去,八月也已过了大半,这段时间里,台风“利奇马”不期而至。虽说上海不是直接登陆地,但也算是我第一次见识到台风的威力,传说中上海的“结界”似乎没有显出它的效力。打电话回家,父母却说家里只下了点小雨,还说前段日子“旱得要死”。

无论风多么猛,雨多么大,第二天总会雨过天晴。望着碧空如洗,回想四年来晴热与风雨交织的日子,上海于我不再是新地,500公里外的来处却渐渐要成故乡。工作去了海南的朋友告诉我,天气很热,海鲜很贵;毕业回了青海的同学告诉我,海拔让他感觉如同“避暑”;依然在老家的父母告诉我,家中一切如旧。我告诉他们,我渐渐习惯,也许还将在上海待很多个夏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上海的夏 2019-08-23 2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