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主笔闲话

用常识应对网购骗局

本文字数:724

  通过不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网购信息后,再以退货“网购赔付”为借口,诱导消费者购买礼品卡刷信用分,却迅速将礼品卡消费掉,消费者才恍然被骗了。本期“权威曝光”就揭示了这一新型网购骗局,除了骗子的诈骗行为外,消费者信息泄露、网购平台不作为以及个人的贪欲,某种意义上一起助推着这些“骗局”更新换代。

对于这些诈骗团伙,司法机关必须严厉打击,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对于消费者信息的泄露,相关法律条文也在日趋完善,对于出卖消费者信息的个人和单位,也必须依法处理,以儆效尤。而网购平台在《电子商务法》出台后,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尤其对于那些只图利益无视消费者权益的平台,相关部门应该拿出有效手段,从重处罚,倒逼网购平台完善风险管理,打消其侥幸之心。至于个人的贪欲,这是最没有办法的事,守不住平常心,不愿以常识和逻辑来判断事理,小便宜背后藏着大陷阱,确实让人无语。

归根结底,一切都源于利益,源于金钱至上的扭曲价值观。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至上、金钱至上成为了很多人的行为准则。这种思维一旦侵蚀并蔓延开来,视界开始收缩狭窄,总幻想着能一夜暴富或飞来横财。因此,有人针对这样的心理设局,有人义无反顾地陷入局中。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泛滥成灾,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诈骗者的对象,都收到过不少诈骗电话,但在常识与逻辑的助推下,很多人绕过了陷阱,而有些人却一叶障目,成为了诈骗者的“猎物”。

提升自己的辨识能力,其实是最有效的防骗方法。正如专家所说,“在网购平台上退款,必须要在平台上进行,这是常识。”在异常情况出现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结合常识,就可能识破骗术,避免被骗。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用常识应对网购骗局 2019-08-27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