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王川
法治报通讯员 魏雨生
宝山区某“拍卖公司”声称可以免费鉴定各类古玩及文化艺术品,提供估价寄售服务,并为客户提供“拍卖”或找寻“买家”,安排在上海、台湾、新加坡、迪拜等国内外大型拍卖会上“高价拍卖”……令文玩藏家没想到的是,这竟是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圈套。日前,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联合宝山分局组织警力集中收网,在宝山区长逸路某大厦十层一家“拍卖公司”内,捣毁了这一利用虚假“文玩拍卖”手段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徐某等30人。
3藏品购入价30万,估价1550万
家住安徽马鞍山的李女士,在2018年底和今年初花了30万元买了3件藏品,打算3月出手,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上述“拍卖公司”。很快就有“业务员”庄某主动联系,商量拍卖事宜。
对方要求李女士把藏品带到上海,李女士心生戒备,并没有同意。庄某却说可以开车来安徽接她。今年3月底,庄某开车来到了马鞍山,张女士感动之余便带着藏品上了车。
到公司后,庄某就立即请来了“鉴定师”王老师,王老师对李女士的3件藏品给出1550万元天价估值。接下来,王老师又开始介绍拍卖会,并建议李女士把藏品放到境外拍卖比较好,不过要收取藏品估价金额的1%作为委托费,要李女士支付15.5万元委托费。李女士表示太贵,后经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76500元委托费。
庄某和王老师向李女士表示,3件藏品将于4月安排在香港拍卖,保证拍掉,让李女士安心等待。然而拍卖会却并没有如期举行,对方给出了各种荒诞的理由拖延,直到办案民警打电话过来,李女士才如梦初醒。
所谓拍卖会,全部都是“托”
警方调查获悉,该团伙为了招揽客户,业务员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文玩收藏品鉴定拍卖信息,声称能够免费鉴定各类古玩及文化艺术品,提供估价寄售服务,并为客户提供“拍卖”或找寻“买家”。
客户信以为真,与业务员取得联系至公司面谈后,该公司安排“鉴定师”(经查无资质)为其鉴定估价,预估价格远高于市场合理价。业务员极力鼓吹市场行情及公司实力,诱骗客户签订委托拍卖寄售合同,收取高额服务费用。为达到继续诓骗客户的目的,公司会雇佣大量人员充当虚假“买家”,集中在沪组织一至二次“拍卖会”,但全部委托寄售藏品均“流拍”未成交,后告知客户会安排至国外拍卖机构进行“拍卖”。
7月11日下午,上海警方对该窝点进行集中收网,一举抓获徐某等30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大量账本、POS机、古董文玩等涉案物品。经审讯,团伙主要成员供述,自2018年公司成立以来,团伙人员使用互联网虚假营销、伪造国外拍卖机构委托书等方式,诱骗上百名客户支付高额手续费后,组织虚假“拍卖展览会”,造成“流拍”假象,公司成立至今未成交一笔实物拍卖交易。
目前,团伙中的16人因涉嫌诈骗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4人已被依法取保候审,现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