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探针盒子“盗号”被曝光后仍在售

律师:涉嫌侵犯隐私

本文字数:1663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每有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法律问题发生,律师往往能在第一时间给出提示、提供服务。我们为读者采集律师对这些身边事的法律解析,让您不用出家门就可享受“律师服务”。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W iFi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将近半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商家在网络商城中售卖此类W iFi探针盒子,并均表示此类盒子可以采集周边用户的手机号码,用于“精准营销”。

律师表示,利用探针盒子获取他人手机号等隐私信息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可能面临民事侵权责任及治安管理处罚责任。

曾被曝光

网上仍可买到探针盒子

如今,很多人在酒店、餐厅、咖啡厅等地休息时会寻找W iFi蹭网,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个人手机号可能已经被人“盗”走了。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就是一种可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的探针盒子。时隔近半年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产品仍未退出市场。

记者以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联系了一家销售“W iFi探针”设备的网店。该网店的“工程师”表示,购买该网店销售的探针盒子后,就可以对接代理商的平台,导出探针盒子采集到的手机的数字信息,采集范围在100到200米左右。

这名“工程师”表示,有了这些数字信息,“就可以提供多种营销服务,我们可以把短信推送到各个手机设备上,也可以做电话营销”。此外,该探针盒子还可以将一些线上广告定点发布到采集的手机上的视频APP上,实现“精准营销”。

该“工程师”称,他们只采集手机设备特定数字信息,不涉及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另一名售卖“精准营销盒子”的商家表示,其销售的“精准营销盒子”分为四种,最强力的一款“盒子”采集范围可达2000米。采集到的手机号,会直接传输到指定的手机APP上。该APP的使用者不但可以获取电话号码并群发短信,还可以获取手机机主的年龄、学历、收入等个人信息,甚至还能查询到手机机主最近是否有找工作、准备婚礼、买房、买车、备孕的计划。

防范建议

出门关掉手机WiFi功能

记者将两家商户销售的“WiFi探针盒子”涉嫌获取用户手机号的情况向网络商城平台方举报,平台方称将对涉事商品进行审核,如发现涉嫌违规,将对涉事商户进行处理。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WiFi探针盒子采集到的数据,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被用来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专家建议,市民离家后就可以关闭手机的W iFi功能,提前阻止被扫描采集到;对于一些手机品牌,可以在开发者模式打开MAC地址随机化;最后,不要在一些不可信的APP上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尽量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

此外,有条件的市民可以通过办理多个手机号,在一些APP上提交个人信息时使用不常用的“小号”。

“目前很多个人信息的搜索都是基于手机号来进行的,如果注册的手机号不关联个人信息,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出去。”

律师说法

此行为涉嫌侵犯隐私权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认为,利用网上售卖的“探针盒子”探测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同时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可能面临民事侵权责任及治安管理处罚责任。

韩骁介绍,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利用网上售卖的“探针盒子”探测他人个人隐私信息,受害人可以要求侵害人停止探测个人信息的行为,如果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导致了名誉受损或者财产的损失,受害人还可要求其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且赔偿遭受的财产损失。如果对隐私权人产生严重的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除承担上述法律责任外,还需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据此,利用探针盒子探测他人隐私信息,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可对侵害人处以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屈畅  张静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探针盒子“盗号”被曝光后仍在售 2019-09-09 2 2019年09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