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法治剧焦

一部用影像记录的公开“成长日记”

本文字数:1596

  聚焦“00后”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纪录片《零零后》日前上映了,影片历经12年的跟踪拍摄,呈现了两个2001年出生的孩子长达12年的垂直成长影像,刻画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从身体到内心的蜕变。影片关于个性与制度、应试与素质、留守与留学、青春期与亲子关系等教育话题的探索触动了不少父母的神经。

《零零后》

导演:张同道

主演:池亦洋  王思柔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普通话  英语

上映日期:2019-09-03

片长:89分钟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跟踪拍摄12年的故事,主人公从5岁儿童长成为17岁青年。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出生、成长的一代人。

2006年,北京一所幼儿园。导演用镜头记录下“孩子王”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的成长故事。男孩后来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女孩则重返幼儿园做义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许多同龄人与他们的父母面临过的……

为什么要拍“00后”的故事?导演张同道说,这最初源于他对自己孩子的好奇,后来则发展成对于一代人成长的追寻。《零零后》是他送给中国家长的一面镜子,希望让每一位年轻父母从中看到自己以及孩子们未来的模样。张同道说:“没有谁能够代表一代人,但每个人都蕴含着一代人的DNA。”

其实影片《零零后》是有“前身”的——电视纪录片《零零后》曾于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但那时张同道藏起了“孩子王”池亦洋和“小公主”柔柔。张同道认为,他们是个性最鲜明、戏剧化程度最高的主人公,并专门制作了这部电影版《零零后》。

张同道最早开始拍摄儿童,起源于他和孩子的相处。当时,他给4岁的儿子洗手,儿子说水烫,张同道说这怎么会烫,儿子非常严肃地说:“你觉得不烫,但我觉得很烫。”张同道被触动了。不久,朋友李跃儿请张同道去参观她办的幼儿园“芭学园”,他由此进入了一个孩子的世界。

芭学园有一个特别之处,在这里,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在哪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自由的。在那里,就有了该片的两名主人公。

男孩池亦洋在幼儿园就是孩子王。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他拿着抢来的长棍,身披红色披风。他大闹幼儿园,欺负小朋友是家常便饭。当家长集体抗议要求开除池亦洋时,园长李跃儿拒绝了。其实,“小霸王”的心中有一个“英雄梦”。

上中学时,池亦洋在橄榄球运动的激烈对抗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于2016年入选国家队,参加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在开幕式上,池亦洋庄严地唱起国歌,这时镜头切回幼儿园,池亦洋带着一群小男孩在幼儿园的小操场上唱国歌……

女孩柔柔浪漫而富有想象力,哭哭啼啼是家常便饭。上学后,柔柔数学成绩不好,面对爸爸和老师的唠叨,她说:“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14岁时,柔柔被送到美国求学,学业优异,却又因为生活矛盾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离。暑假时,柔柔重返幼儿园做义工,认识到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柔柔上大学选了“幼儿教育”专业,“我现在想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其他人的人,可以给社会带来价值的一个人。”

纪录片放映后张同道感慨:“我走了很多地方放映这个片子,感触最深的,一是中国家长可能是全世界最爱孩子的家长,二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爱孩子——很爱,但不知道怎么爱。”

“老师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都要有对教育的基本认知。”张同道说,“我们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的本性、把他扭转成另一个人,而要顺应他的本性然后引导,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

有人曾经担心00后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人,把中国的未来交在他们手上行吗?拍完《零零后》,张同道觉得行,“不仅行,还比我们行”。

当然,也有不少观众给影片作出了“一星”的评价,他们认为这两个孩子不足以代表整个“00后”,而且导演似乎没有从中提炼出“重点”。太注重点点滴滴的成长细节是该片的真实动人之处,也是作为一部单独纪实影片值得商榷的地方。

(综合中国青年报、羊城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5 一部用影像记录的公开“成长日记” 2019-09-20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