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用过的棉球与普通的干垃圾混装;医疗废物垃圾桶与普通垃圾桶难以区分……昨天,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的一支小规模暗访组,突击调研全市垃圾分类情况。在暗访中,记者发现本市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在居民区、酒店取得了不错成效,但在医院,垃圾分类工作还是存在一些瑕疵。
早晨8点45分,暗访组来到大德里恒安坊小区。由于过了垃圾投放的规定时间,小区内的垃圾箱房暂时关闭,但垃圾箱房周边并未出现垃圾堆放的情况。据小区居委会主任曹燕介绍,目前居民们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的投放时间,做到了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周边的商户则由相关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收取垃圾。
而在上海绿地九龙宾馆,暗访组专门针对“六小件”进行了调研。宾馆负责人告诉暗访组,目前宾馆已经在客房全部取消了“六小件”的摆放,有需要的住客需要填写申领表进行申请。此举推出后,有约一半住客选择了不申请“六小件”,其中国外住客多于国内住客。
暗访组在调研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市一人民医院分院,暗访组直奔位于二楼的验血室。验血大厅人头攒动,许多患者在验血之后就将用过的棉球等医疗废物扔进了位于大厅两侧的垃圾桶内。记者看到,虽然大厅摆放了干垃圾、湿垃圾、医疗废物等分类垃圾桶,但垃圾混投的现象依然存在。干垃圾桶有不少带血的棉球,而在医疗废物垃圾桶则出现了饮料杯、食品塑料袋。记者注意到,大厅两侧的两个医疗废物垃圾桶的颜色也不统一,一只为黄色,一只为灰色。因为相关的文字标识在垃圾桶桶身,因此患者很容易投错垃圾。对此,暗访组建议加强对医疗废物垃圾的管理,对医疗废物垃圾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暗访组成员还表示,医疗废物垃圾箱的外观应该统一,并且颜色醒目,便于患者辨认投放。
据悉,下一步本市将通过行业管理、执法监督、专业管理,倒逼各单位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好“管行业、管分类”要求,发动各行各业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行业考核。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