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学院

情系刑法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

本文字数:1172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人民大会堂,91岁的高铭暄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全程参与首部刑法制定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全程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的制定,为中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刑法的起草工作随之被提上日程。刚刚在人大法律系留校任教不久的高铭暄被抽调至刑法起草小组,和其他20多人一起开始我国第一部刑法的起草工作。

从1954年到1979年,历经25年、38稿,在历史跌宕中,高铭暄全程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诞生:刑法起草小组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刑事审判材料就有1万多份,苏联、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多国的刑法典被一一翻译,连《唐律》《清律》都摆上了案头。

1979年7月1日,刑法草案在人民大会堂表决通过,掌声雷动。此后数十年间,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出台,还是对刑法修正案的反复讨论,高铭暄都参与其中,付出心血。

我国首位刑法学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高铭暄为学生教授中国刑法、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刑法前沿问题等课程。1984年,他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的首位博士生导师。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从教半生,高铭暄获得不少荣誉,对教育事业始终钟爱如一。他先后培养出80多名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其中许多人成为知名法学教授、法院院长和律师,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法律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教学之余,高铭暄笔耕不辍,共主编7部有关刑法学的教材,著有8部专著,主编或参与著述10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尤其是他主编的《刑法学》教材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刑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他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等,也填补了新中国法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  (徐慧  整理)

【中国法学家】

高铭暄,1928年生于浙江,1978年10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1980年5月)、教授(1983年5月),并于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现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1984年1月,成为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高铭暄是唯一自始至终参与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刑法学者,为新中国刑事立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功绩。著有专著8部,主编、参与著述90余部,论文300余篇,其中,1981年出版的个人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界出版的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图书奖”  “吴玉章优秀科研奖”“切萨雷·贝卡里亚”奖等国家级和国际性荣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6 情系刑法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 2019-10-23 2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