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并非闲话

微信惊艳见“奇文”

本文字数:1312

  齐世明

而今,人皆“朋友圈”,满目“低头族”,那如潮的微信中,段子、笑话占了大半,端的是“段(子)满堂”呢。“满堂”为何?是讲堂、课堂、会议厅堂,无论街巷还是厅堂,在此“恒”流传的段子便胜似杂文。其不胫而走,既起到了表达公意、激浊扬清的杂文功用,“欢送”走了人们所厌恶甚至痛恨的那些东西,又可解颐,岂非善举?

谓予不信,试看笔者原创之“齐文”:

文友任电视台办主任,“贵台”新办一海外节目招聘一女主持人,台长推荐一“海归”于群芳折桂。台长的“关系”,我友自然不敢怠慢,女主持小鲍上岗,中午即设宴接风。点菜,张罗酒,白(酒)的啤(酒)的靠墙摆了一溜。我友一见酒就合不拢嘴,笑着说:

咱电视台有传统,都在“组织”,不是白(酒)协(会),就是啤(酒)协的,小鲍,你喝点什么?来点白的吧……

小鲍看上去挺淑女,回话脆快:不行,太那(辣)!

那来点啤的吧……

脆快回话:也不行,太娘(凉)……

众皆忍俊不禁、拍手打掌甚至捧腹,主任也是强憋着笑点,近乎压着嗓子问:欢迎你设宴,你总得喝点什么吧?

小鲍面不改色,迅速回应:好吧,喝你尿(饮料)……

如此笑果,自然一顿饭的功夫传遍全台。谁烹出这一“小舌头当主持”的笑餐呢?

朋友圈附评:当赞!“太那(辣)!”、“太娘(凉)!”、喝你尿(饮料)也应汇入当代中国流行语辞典,“流芳”后世。或谓:似此“塑料花”,必有干爹;而相貌平平者入此“境”,则有亲爹矣!

继之是一老师在中学里组织文学社,周末组织一次郊游,她想到“在场主义写作”,便让孩子们谈谈在田野小河边的所见所感。未料,先站起来的同学一语惊人:

我看见一个男的要拐卖那个女的!

不是,是那个男的耍流氓,性骚扰……有同学接茬。

我看见是俩人私奔,肯定家长不同意他们结婚,他们要跳河……

此帖一出,反响强烈。网友一:一声嗟叹!你们谁也不会想到,丽日蓝天下,一对情侣在美好地谈恋爱么?看看,质疑和失信像携手冲破层层“防火墙”的病毒,正近乎疯狂地在各种各样的脑电波“刷屏”呢。……

网友二“拍案而起”:泱泱华夏,孩子们从小吃“毒奶”,社会再不断受到各到毒害……借用李白《蜀道难》的开篇之句,那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可笑么?却真是难以解颐呢。如此段子,确实见笑于人,又似乎可以警示甚至醒世。其实,不少段子、笑话便是“短平快”的网络杂文,而针砭时弊、十分辛辣、幽默风趣的段子、笑话甚至就是一篇上乘的杂文,如银毫针之于穴位,社会之体固有病灶在,便少不得这银毫针直刺穴位,“嗖嗖”地刺激笑神经,有捧腹之乐,也当有顿悟之效吧?

似与不似,听听这则段子,它在某网评选的“经典的10个段子”中,排名居首呢:

今天惹祸了。办公室的鱼缸里养了几只透明的小虾,经理戴着眼镜瞅半天,问我养的啥?

我答:“虾啊!”

经理一愣,脸一黑,走了……

我也愣了,赶紧大声地解释:“虾啊经理!经理虾啊!经理真是虾!是真虾啊!”

有跟帖:和笔者谈起这一幕,她仍满脸不解……

“我”的解释声似“余音绕梁”,已进入冷笑话之境了。而全段寓庄于谐,要型有型,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其妙处,不仅是靠谐音,非汉语言文字的精妙,恐怕不会生这般幽默、风趣,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效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微信惊艳见“奇文” 2019-10-28 2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