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要让企业在临港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

“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启用

本文字数:152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今天是双十一,我们选这个日子,就是要让企业在临港办事感受到网购那样的便利。”临港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杰说。昨天,随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原先仅立项用地规划许可1个阶段,企业至少需要到窗口跑动22次,现在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所有事项网上办理,企业仅需要跑1次办事窗口。这也意味着17个月即实现签约到投产的“特斯拉模式”将在临港新片区成为一种常态。

昨天,“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启用仪式在一百多位企业代表的见证下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临港新片区在政务服务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先行先试探索和率先创新实践正式启航。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行政审批办主任严亦军表示,作为上海市“一网通办”在新片区的创新实践,这次重点聚焦在工程建设领域,这是政务服务事项中难度最高、审批事项最多的领域之一。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最终将“涵盖新片区管理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区内企业和相关运营主体,是实现全流程的风险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聚焦投资、贸易、金融、网络、生态环境、文化安全、人员进出、反恐反分裂、公共道德等重点领域,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施严格监管、精准监管、有效监管。”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平台”分为两个阶段建设,分别在“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本次启用的是“平台1.0”,重点聚焦工程建设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申报、审批和信用管理。以获得五个“100”为目标,即100%最多跑一次,100%全程网办,100%全覆盖“办成一件事”主题套餐,100小时拿地开工,100%行政行为可追溯。

“平台2.0”重点聚焦综合监管、风险防控,以及市场准入领域的政务服务。在临港新片区创新监管方式,完成“十张清单一平台”的“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和重点领域监管结合、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实时风险监测与动态预警结合、联防联控协同联动的更高层级的综合监管模式。通过管的更好,实现更大程度的便利和放开,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平台2.0”将于3个月后上线运行。

平台聚焦当前经济发展的高频次、高复杂度的工程建设政务事项,采用简单的、清晰的场景引导快速为企业办事人员配置当前阶段办事流程,简化办事复杂程度,提供高效便捷的办事指南,提升企业人员办事体验。不同事项分阶段办理,一个阶段仅需跑动一次,大大减少企业办事人员的跑动距离。以社会投资工业项目为例,原先仅立项用地规划许可1个阶段,涉及事项11个,至少需要企业到窗口跑动22次,现在所有事项网上办理1次提交,仅跑1次。

通过服务集成、容缺后补和告知承诺,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程度,通过1个项目、1个码、1张表、跑1次的4个“1”,借助“AI流程自动化”和“政务数据中台”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将临港平台与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步和容缺办理,在工程建设一件事中可实现一个阶段所有办理事项同时办理及材料一次性提交,大大优化审批流程,节约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

通过1个账号登录操作的“企业政务服务空间”,打通跨部门跨事项的各类数据,实现电商式电子政务新体验。新片区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1个企业、1个账号登录、1个办事空间,企业信息、证照、历史办理事项状态、材料等可查可见。目前平台主要聚焦工程建设一件事,后续将逐步纳入商事领域、风险防控及综合监管事项。“1个系统”“1个页面”可登录办理政务事项办理;“1个空间”管理企业所有政务事项的进度、数据、证照等相关信息,实现电商式的电子政务新体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综合;声音 A03 “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启用 2019-11-12 2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