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一家之“盐”

多给予家暴受害人理解与支持

本文字数:1103

  □王丽美

11月25日下午,凭模仿蒙娜丽莎妆容成名的美妆博主宇芽通过微博上传视频,写道:“我被家暴了。”并表示对所有话语负责。该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转发量已超过36万次。有网友分析,家暴发生地是在江北北滨路某住宅小区,对此,江北区公安局经过调查,给予男方20日行政拘留处罚。(11月25日  华龙网)

在人们的印象里,被家暴者多属于没有什么文化、收入低、地位低的弱势妇女,像宇芽这样有才、有名气的年轻美妆博主也持续遭遇家暴,让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从“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外国妻子到日前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温州男子,家庭暴力普遍地存在于配偶之间,施暴主体广泛存在于各个阶层,既有农村贫困家庭,也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并不因性别、国籍、经济水平、文化水平而例外。

有人质疑宇芽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果断逃离而要忍受多次家暴,恨其懦弱,这其实是家暴隐秘且长期存在的沉默“冰层”。有媒体曾经做过调查,受访网民在遭遇家暴时,选择自己默默忍受、不敢大声说出来的超过一半。受情感、环境、性格、家暴证据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往往会被施暴人的忏悔、眼泪所迷惑,不少人都犹疑再三,没有及时保留证据及时报警。宇芽及其前男友的两任前妻一直隐忍不发一言便是如此。

而一些网友的偏激发言也证实了她们的顾虑不无道理。一些人不是斥责施暴人的违法行为,反而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说“他为什么偏偏要打你”;有人从双方年龄差距及男方离婚次数,臆断女方“拜金”,还有人质疑宇芽此举是在炒作、博同情,甚至还有人说“打得好”……总之,“受害者有罪论”永远不会缺席,才使得受害人顾虑重重,不敢反抗家暴。

还应该注意到,有人还认为没有结婚不算家暴。其实201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在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即为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换言之,在中国,恋爱同居关系中的暴力,与婚内暴力相似,隐蔽性高,公权力不易察觉,也是被纳入家庭暴力,均受法律约束。

透过“网红被家暴”事件的前前后后,让人感叹反家暴道阻且艰。勇敢站出来,让某些叫嚣“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施暴人为其违法行为付出法律代价,避免下一个女性受害,减少家暴悲剧,这是宇芽及其他几位声援者发布相关视频、文章的深层次原因

家暴不是个体情感的八卦,不是家务事,而是涉及无数家庭、涉及到公民权益的法律问题,多给予受害人一些理解、勇气与支持,达成对家暴坚决说“不”的共识,社会才能少一点家暴,多一些安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多给予家暴受害人理解与支持 2019-12-03 2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