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金玉良言

“四级河长”为何堵不住“三无工厂”

本文字数:994

  □李英锋

“绵延约40公里的污染河面,要不是在下游的秦安县莲花镇得到成功拦截,后果不堪设想!”就在上周,甘肃省天水市境内的清水河发生污染事故,当地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处置。目前,受污染的水面正在进行无害化处理,涉嫌非法生产、偷排废水的“工厂主”等3人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控制,但事件所引发的追问仍在继续——“四级河长”为什么没堵住“三无工厂”?(12月5日《工人日报》)

清清的清水河遭遇污染,让人痛心,而“四级河长”没堵住排污的“三无工厂”,则让人遗憾、无奈。涉事的“三无工厂”就设在距离河道不足50米处,理应被纳入河长的重点监督范围。实际上,当地镇村两级河长也已经发现了“三无工厂”,并在事发前多次到过“三无工厂”,只不过,当时企业并未处于生产排污状态,两级河长只是口头通知企业尽快办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并未引起足够警惕,也没有在巡河记录上记载任何警示性信息。这起污染事故的发生,彰显了河长机制的尴尬,暴露出河长机制的漏洞和短板。

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堵不住一家“三无工厂”,固然有河长尤其是处于监督一线的镇村河长个人敏感性差、责任心不强、巡河监督业务能力有限等原因,但也有河长机制统筹协调力量不足、监督执行保障不全面不到位等原因。“三无工厂”虽没有任何手续,但被河长发现时,尚处于生产预备或排污预备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河长没有抓到“污染现行”,是难以准确甄别判断企业的潜在排污风险,难以果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的。

在北京等地,建立了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为核心理念的吹哨制度,街道发现问题或隐患后,通过手机APP等平台发布问题线索,基层所站或相关部门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处置问题,消除隐患,并予以回复。针对河长机制的短板,也应引入“河长吹哨制”。即政府搭建一个智能管理平台,要求各级河长以及与河流保护有关的基层政府、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村居委会等单位进驻平台,河长发现与污染有关的问题、迹象或隐患后,第一时间将信息上传平台,而各部门在第一时间研判信息、对口认领任务,并由责任部门迅速派员到场处置,负责到底。这样,能够减少信息的流转环节,快速调动执法监督力量,能够增强对河长监督的保障与支撑,提高处置效率。同时,监管部门到场,也能确保识别问题、定性处置的专业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四级河长”为何堵不住“三无工厂” 2019-12-10 2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