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慧
12月7日,由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司法智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承办。上海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年会“智慧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论坛”分论坛之一的司法大数据“场景式、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在年会“司法大数据的‘场景式、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分论坛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郑晓东对上海司法拍卖“拍辅通”系统的介绍受到与会者关注。由上海高院、上海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开发的“拍辅通”运行1年来,全市法院司法拍卖的前期调查完成时间提速33%,平均每个标的总的结案周期提速34%。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研发处副处长刘海燕在点评时肯定了“拍辅通”的工作,并表示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对整个法院的司法拍卖工作流程和应用成效的管理,值得推广。
客观评分提速结案周期
据介绍,“拍辅通”分多个维度建立标准,覆盖各类标的全流程200项工作内容,要求辅助机构按此规范工作,实时存档,工作进程也动态呈现在法官面前。目前,“拍辅通”实现了上海法院网拍标的100%全覆盖,标的信息完整度98%,信息内容准确率99%,工作日志完整度100%。辅助机构每完成一个标的,“拍辅通”系统自动给出总分及得失分明细,机构通过分析工作轨迹与各项得分,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在后面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拍辅通”通过“标准设计+数据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套科学客观的动态评价体系。这一动态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年度考核依靠法官凭主观印象打分的评价方式,使得机构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杜绝“搞人情、拉好评”。
据统计,全市法院司法拍卖的前期调查完成时间从“拍辅通”使用初的11天提升到7.3天,提速33%,平均每个标的总的结案周期从原先的150天大幅缩短到99天,提速34%。有了规范和效率为前提,拍卖质量也得到保证,目前全市法院结案标的法官好评率100%,其中五星好评占99%。
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
执行情况是案件当事人最为关心的内容。目前,“拍辅通”系统累计已向当事人推送拍卖进程信息14612次,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拍辅通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推送,包括公告时间、网拍时间、拍卖结果等,打通了拍卖执行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拍辅通”打通了不同司法拍卖平台的界限,为社会公众提供上海法院司法拍卖标的最权威的信息,社会公众仅需上“拍辅通”就可以查看全部法拍标的信息,进一步提升司法拍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目前,“拍辅通”已推广到广东、内蒙古、陕西、新疆、辽宁、山东等地,用户反响良好。下一步,上海高院计划将“拍辅通”与房评通、资评通、司鉴通等共享互联,努力实现与智慧法院、机构信誉评价体系的互联互通,也希望在最高人民法院支持下,推广到更大范围,为“切实解决执行难”作出新的贡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