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成
桌面上堆放着一堆白色粉末,孩子们借助一根吸管,轮流吸食那些“白粉”……近日,家住阳光舜城的壹粉赵先生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反映,一款名为“干吃奶味棒”的零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悄然走红。记者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中看到,这些“白粉”其实是奶粉。这种像吸毒一样去吸食的奶粉能让孩子吃吗?商家售卖这种吸食方式产品合适吗?不少学生家长纷纷质疑。(12月13日《齐鲁晚报》)
不得不佩服,现在商家的营销敏感。因为深谙成长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十足的好奇心理,于是把吃奶粉的方法巧妙一改,顿时就提起孩子购买的兴趣。
同时,又不得不鄙视商家这种营销方式。因为,这种零食的吃法就像是吸毒,不仅不健康,还容易给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众所周知,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缺乏成年人的辨别能力和定力,孩子这样吃零食久了,甚至可能会染上不良习惯以及一些不好的暗示。
从营销设计角度说,能够抓住消费对象的心理,从而精准地设计出产品的营销方案,包括改变产品的吃法去刺激消费者的胃口,这当然是高明而成功的。但是,再新颖独到的营销创意,再高明的成功营销方式,最好也不要高于道德与法治,高于公序良俗,高于商业起码该有的良知。
其实早在2013年之前,各城市学校周边的摊点涌现出一批稀奇古怪的零食,比如“魔烟”“如烟糖”“针管糖”“干吃奶味棒”等,它们因为独特的包装和食用方式受到了中小学生的欢迎,很快就风靡全国。
但是,由于食用这种食品的方式颇似抽烟或吸毒,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2013年12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教育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魔爽烟”类食品的紧急通知》,部署对全国“魔爽烟”类食品的依法查处工作。
信息敏感度极强的商家,对这些不会一点没有耳闻。何以在查处工作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都没有了这种糖的踪迹,如今“干吃奶味棒”等吸食类产品在济南再度现身呢?这只能说商家是受利益驱使,已经置起码的社会责任和商业良知于不顾了。
这实在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顺藤摸瓜依法重拳打击。只有让利益熏心的商家付出沉重代价,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从而让孩子纯洁的心灵有安放之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