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勇
生老病死,绕不过的坎。医院,见证着新生命的呱呱坠地,守护着垂危者的最后尊严。生命坚强而脆弱,当机体遭受侵蚀时,我们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医院说不上是什么神圣之地,但绝不应该成为罪恶的炼狱。
如今,父辈都已开始逐步走向暮年,为着各种原因,进出医院的次数也随之增多,与医生打交道的次数也在与日俱增。每次进出,还来不及看病,乌压压的人群已经让人感觉到了抑郁。一挂号,动辄就要排三位数的队。坐在候诊的凳子上,焦躁是每个人最明显的应激。
然而,换个思路一想,当等待都是如此烦闷时,医生每天又该面对多少患者呢?“我是个医生不是神”,这首歌火了一阵,可又有多少人是把医生当做普通人呢?人不是机器,同样的七情六欲,同样的人间烟火,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却希望照耀在自己身上的阳光就必须最温暖,对此,只能无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生的平均素质远超绝大多数职业群体。这其中,既有害群之马,也不乏平庸之辈,但更多的却是有着职业操守的学医者,他们未必是什么专家,有一点职业理想,做一份分内工作。医生的职责在于治病,而并不是什么服务人员,每天面对各种肉体以及灵魂中的丑陋,他们所承受的煎熬远非普通人所能理解。
当医患矛盾发生的时候,更多的人都站在各种道德高地上质询医生,因为这些人只体会过“患”的经历,而从未了解“医”的艰辛。“医闹”“医暴”,这些年来早已屡见不鲜了,当这些人“大义凛然”地指责医生时,当“医者仁心”以道德的高度下压时,试问,如果医生是如此的不堪,那十几亿人中绝大多数人的病到底是谁看好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落地,社会普遍关注的防“医闹”问题,正式入法,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以及惩戒措施。这总算是为医生立了一面法律的盾牌,至少在某些情形下,能给医生心理上一点安全的慰藉。
至今依然记得,当我父母先后因病在医院过世时,那些一直对他们精心治疗的医生们,尽管最终未能让老人渡过生死难关,但自始至终医生们尽力了,这足够了,这就是医者仁心:用他们的经验和学识,尽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
当老人离世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照护他们的医生鞠一个躬,无论如何,谢谢有你们。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