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近日,在日照开往济南的K8286列车上,有列车售货员把一种名叫“百草霜”的粤妆批号产品,当做药品售卖,称能治多种病。对此铁路济南客运段官方微博1月10日作出回应,称已按照有关规定,取消该销售项目,对责任人解除劳动合同,对负责该项目的经理免职。(1月10日《新京报网》)
化妆品与药品有着严格区别,对药品的管理要比化妆品严格得多,化妆品不能当成和替代药品使用,这是基本常识。从法律角度说,列车售货员在火车上把化妆品当成药品卖,是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是对消费者的欺诈,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的广告宣传不得有“宣传医疗作用的”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列车售货员把化妆品当药品卖属于违法行为,决定了处理列车售货员把化妆品当药品卖案件,不能只是内部处分了之,还必须追究法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2到3倍的罚款。
实际上列车售货员在火车上把化妆品当成药品卖,只是火车上卖货乱象的冰山一角。虽然列车乘务员、售货员卖货不是像相声演员说相声,就是像直播主播喊麦、带货直播,把小商品吹得天花乱坠,网络上流传很多有关火车售货员卖货的顺口溜和短视频,但这些小商品大多是“三无产品”,违返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火车上卖货不能偏离法治轨道,不能没人管。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创新手段,加强对火车上卖货行为的监管,应当利用列车始发站、终点站或重要站点较长停靠时间登车抽检。其次,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引导和呼吁乘客监督火车上卖货行为,积极投诉和举报火车上违法违规卖货行为。再者,由于火车上违法违规卖货行为被查处概率低,应当进一步提高火车上卖货违法违规成本,不能只是罚酒三杯的内部处分和罚款,要彻底斩断列车乘务员在火车上违法卖货的财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