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炜
晚上下班回家,妈妈给我看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向我讲述了发生在七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照片上身着军装的四位青年男女,是我母亲的父辈们。他们分别站在两位老人的身边,浑身上下仿佛还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毅、胜利的神情,而两位老人的脸上露出慈祥幸福的笑容。
这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家庭,父严母慈,兄亲弟恭。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民族之时,这四位热血青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冒着敌人的炮火来到了苏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寇。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追随祖国解放的战场上他们分别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的战役,并各自在战场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领导之下的革命战士。兄妹们一路征战,于1949年5月跟随部队进入上海。
上海解放了,四位热血青年终于可以返乡了。趁着部队整休,他们兄妹四人一起相约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和在家尽孝的大哥、大嫂,于是就有了一家人在上海虹口区的家门口留下的那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
望着这张老照片,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时间可以洗刷掉历史的色彩,却无法将画面中的故事抹除。虽然画面中的战士们已经一一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的传统、红色的基因、家国的情怀一直激励我们家的几代人延续和传承着。
为更好地了解七十年前发生在上海的一切,端午节期间,我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了“城市荣光——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展览。跟随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时空之门渐渐开启,我仿佛回到了解放大上海的那一天。那一天的清晨,老百姓站在大街上,摇旗呐喊,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展览上,一张老照片让我驻足于前。那是1949年5月25日凌晨,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师郝玉生与他的两位助手共同拍摄的录像中的一张照片——一排排解放军官兵露宿上海市区的街头。时任上海市长陈毅同志提出“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准进入民宅”的要求,解放军们严守城市纪律,坚守不能碰坏一件瓷器的承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想,这些睡着的解放军队伍中,也有我外祖父和他兄弟姐妹的身影吧。
七十年风云变幻,如今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正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友人。每当站在繁华的街道望向夜空星辰下的万家灯火,我都不敢忘今日的盛景是先辈们用一滴滴鲜血与汗水铸就的,其中汇聚了许许多多像外祖父这样的革命者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付出青春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