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85岁高龄的杨老伯与儿子因家庭矛盾,已经有十几年互不来往了。今年春节,杨老伯突然中风,并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大病之后的杨老伯想明白了,希望能与儿子言归于好。于是,他向闵行区人民调解中心寻求帮助。
闵行区人民调解中心(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信访矛盾调解部部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顾玉娟老师接到调解申请后,由于正处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无法进行面对面调解,顾玉娟就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与杨老伯父子沟通,通过仔细倾听,耐心劝说,最终化解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在家也能做调解”
“我要求上班,很多案件的当事人还等着我联系他们呢。”闵行区人民调解中心(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信访矛盾调解部部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顾玉娟在工作群中再次提出了复工上班的申请,“年轻的调解员们都已经正常上班了,我身体可以的,我不需要特殊照顾。”
考虑到顾玉娟年纪较大,出于保护调解员健康安全的考虑,闵行区区司法局促进法治科并未批准顾玉娟返岗的要求,安排她居家办公。
2月18日上午,居家办公的顾玉娟老师接到了居民杨老伯的一通电话。经了解,居民杨老伯已经85岁高龄,他与亲生儿子杨先生因为家庭矛盾和动拆迁分配利益问题互不来往10多年了。现在他年事已高、行动困难,日常生活自理困难,平时主要由他的老伴儿照料。今年春节,杨老伯突发中风,虽然及时送医治疗,但已经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大病之后的杨老伯十分惦念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辗转找到了顾玉娟,请求顾老师帮忙调和父子关系。
于是,心系群众的顾玉娟在家做起了调解。
“老法师”居家办公
“顾老师您好,我姓杨,我之前在上海新闻台的法制特勤组栏目里看到过您的调解节目,现在我也想请您帮帮忙。”杨老伯拨通电话后,当即就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得到顾玉娟的帮助。
“杨老先生您好,很高兴您能找到我,您找我就说明信任我。”顾玉娟在仔细了解杨老伯的具体情况后,表示,“杨老先生,您放宽心,我会尽力帮助您的,除了恢复亲情联系,您是否还有经济上的困难和诉求呢?”
杨老伯电话中告诉顾玉娟,“我现在什么都不要,我就想和儿子和好,希望他能每个礼拜给我打个电话,关心关心我。”
顾老师弄清楚杨老伯父子之间的纠葛后,答应会尽力帮助调和双方的父子关系。
辗转联系,耐心劝说
杨老伯和儿子已经断绝联系十多年,也无法提供具体的联系方式,只提供了儿子工作单位这一线索。顾玉娟凭着仅有的线索,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杨老伯儿子工作单位的某领导,并在说明情况后,取得该领导的信任并拿到了杨老伯儿子的手机号码。
顾玉娟随即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杨老伯的儿子,“我是受您父亲的托付来找您的,我也知道了你们父子之间以前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不过,总归是一家人,过去的么都过去了,您爸爸都85岁了,您肯定也不小了哇,你们之间可以相处的时间也不长了,既然现在杨老先生有意和好,您要么也考虑考虑是不是恢复恢复来往。”
刚开始,杨老伯的儿子还有些抵触情绪,但顾玉娟并不放弃,通过以情感人,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渐渐的,对方的情绪也慢慢软化了。
经过顾老师的一番沟通疏导,杨老伯儿子终于表示,自己现在也是爷爷了,对以往发生在父子之间的隔阂多了一份理解,也愿意放下来,愿意和父亲恢复沟通联系,也愿意承担对父亲的赡养义务。
一场因家庭矛盾引发的亲情纠纷时隔十几年后,终于被圆满化解了。
【心得】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促进法治科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组织区人民调解中心(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全体调解人员做好防护,斗志昂扬、身体健康地投身防疫阻击战,并特别安排65周岁以上年纪大、免疫力较差的调解员居家办公,在特殊时期,合理配置调解资源,对一线调解员的人文关怀“不打折”和对市民朋友的调解需求服务“不打折”。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