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举起法律利剑

本文字数:1233

  □王丽美

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月24日下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现有信息表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及其所污染的环境。众所周知,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里曾经存在非法的野生动物交易,穿山甲、刺猬、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被明码标价,野味“买卖兴隆”,最后导致整个武汉、湖北乃至全中国都为这些极少数人的贪欲付出惨重代价。

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并不只存在于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以穿山甲为例,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的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而穿山甲也是世界范围内被贩卖数量最多的野生哺乳动物,物种处于“极危”状态。

在中华文化圈内,野生动物被视为名贵的食材、高档的菜肴。吃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早已异化成高档、体面的身份“标签”,包含着一种财富的炫耀,一种权贵“身份”的展示。

野生动物因此而被大量捕杀食用。例如穿山甲药用价值的大范围谬传,引得不少人对其虎视眈眈。法律早已规定,非法捕猎、杀害、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要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但一些人明知穿山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铤而走险,捕猎、买卖。

实际上,受人追捧的野味并不健康,现代科学证明所谓穿山甲肉滋补的“古老理论”荒诞不经。而且,野生动物隐藏多重健康隐患甚至致命病毒。从非典到今年的新冠病毒,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告诉人们:食用野生动物就是让病毒在人体内长驱直入。人们洋洋自得,殊不知已被病毒洞开了传播的大门。

还需要看到,野生动物食用者层出不穷,除了流传甚广的“滋补说”外,违法成本低是一大原因。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处罚的对象偏重于捕杀者、交易者,对食用者往往不予深究。实际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正是因为大批食用者的狂热追捧,一掷千金,才助推形成了捕猎、运输、买卖、食用黑色利益链。野生动物离人们的餐桌越近,离自由的故园越远。

当前,遏制病毒蔓延成为全民动员的生死之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规定,为捕猎、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套上法律“紧箍”,实乃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应时之举。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坚决落实动物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捕猎、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处罚力度,消弭行业监管和法律盲区,切断野生动物的“黑色利益链”,强力遏制买卖、伤害野生动物的不正之风,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才能让病毒魔鬼无处藏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向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举起法律利剑 2020-03-03 2 2020年03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