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在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胁时,有一群人以白衣作战袍,在人群中逆向而行,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这群人的名字就是“中国医生”。因为呼应当下人们对医生群体的关切,近日上线的纪录片《中国医生》获得热烈反响,片中不少医生也正奋战在抗疫一线。
《中国医生》
总导演:张建珍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普通话
首播:2019-05-27
集数:9
单集片长:45分钟
内容简介:
《中国医生》是一部以医护群体为主角的大型医疗纪录片。纪录片将镜头对准全国各地6家大型三甲医院,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医护人员,聚焦普通人与医院最常发生交集的场景,通过跟踪拍摄一个个有温情、有责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医患故事,多视角呈现了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同面,解读医疗系统在国民生命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真实地展示中国医生们救死扶伤道路上的悲欢离合。
《中国医生》将镜头对准成都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6家大型三甲医院,跟踪拍摄了近30位医护人员。这部医疗纪录片最早拍摄于2017年,曾经于2019年在央视四套点映过,如今“翻红”,对于总导演张建珍来说其实属于意料之外。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更加关注医生群体,《中国医生》的播出更为真切地反映了医生的真实生存境遇。
《中国医生》拍摄了很多急诊、重症医生的工作、生活状态。虽然普通人都知道医生抢救病人必是争分夺秒,与死亡赛跑,但看过医生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会发现比想象的还要紧张。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二病区主任朱良付、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苗长青等急诊医生们每天面对的是急病,救病人于最危急之中,见惯了生死和现实的各种复杂情况。
面对家人突如其来的危急重症,很多病患家属都会茫然无措,甚至对医生做出的紧急手术方案有着本能的抗拒,有的家属说要保守治疗,有的家属说再观察观察,有的家属甚至不在现场……尽管救人的时间极其紧迫,尽管死亡就在逼近,医生们凭着良知还是要再努力一下。朱良付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与病人、病人家属交流中,他们能体会到你是真的关心他,还是不关心他。”朱良付总在自问,假如这个病人是医生自己的直系亲属,这个手术你做不做?这样对待病人,这就是医生的良知。
好几个被拍摄医生都说,其实医生是最不希望患者病情加重的人,医生也并不比家属的难过少一些。在很多医生心中做医生就是“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人、医心”。
除了展现医护群体的无私奉献,《中国医生》还让大众看到了他们更具亲和力的另一面,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些医生的“敢言”。朱良付直言,因为经常通宵,他担心自己哪天会突然死掉,但他又不敢死,“我现在是主任医师,我们差不多要用25年时间才可能培养出来。如果我现在死了,那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除了呈现医生们的工作日常、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的温情、无奈和柔软,该片还通过真实案例,对各种疾病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生孙自敏救治白血病人的故事,展示了脐带血移植的常规流程、造血干细胞移植舱病房无菌封闭的环境。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东进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向观众普及了致死率极高的主动脉夹层这一疾病、六小时生命圈等医学知识。
节目播出后,张建珍收到了来自医生的反馈,“这些年其实很多学医的本科生已经不愿意当医生了,这个节目播出后,不少学生给片子里的医生们写信,说要继续读研读博去当临床医生,这是我们收到来自一线最正面的反馈。”
《中国医生》还原了医生群体的职业素养、情感世界和生命哲学,看懂了这部纪录片,或许会对医生这份职业多了一些信任。就像张建珍所言,“医生的每一个救治都有巨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选择?要做这个选择,信任是非常关键的,不仅仅是对医术的信任,而是医患之间的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构建我们整个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础”。(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