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全封闭时期的特殊新收与生日

本文字数:3342

图片作者 蔡静莹

  □法治报记者  徐荔

疫情发生期间,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是防疫措施之一,但有些场所因为工作特殊性、必要性无法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降低工作质量,成了一种挑战。

上海市女子监狱的民警们就在接受这种考验。

和本市其他监狱一样,女子监狱不曾因为特殊情况而“停转”,民警们始终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在启动最严全封闭执勤模式后,民警们一如既往地开展监管工作,包括新收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在刑人员、释放服刑期满的人员……

面对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新收服刑人员,她们要确保场所安全;面对因为担心家人而出现情绪波动的服刑人员,她们要引导安抚;面对鲜有的特殊任务,她们就这样守望相助、挺身而出……

撸起袖子开辟“隔离区”

今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女子监狱一监区副监区长马敏正准备上床休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都在工作中度过的她,回家才与家人“团圆”了一天,但根据安排,年初三一早,她就得回监狱值班。在监狱工作近11年的马敏已经习惯了这种特殊节日大都不能与家人在一起的工作节奏,只是今年的“值班”有点特殊,因为她收到了封闭执勤的命令。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马敏还在念高中,关于当年监狱封闭管理的情形,她只听前辈们提起过。今年,得知新冠病毒的情况后,马敏就给自己打上了“预防针”,“想到过可能会封闭执勤,但毕竟没有经历过。”

由于封闭执勤时间较长,马敏匆匆整理了些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带着略紧张的心情,准备踏上这场战斗。1月27日一早,马敏所在监区参与封闭执勤的14位民警全部准时到岗。

马敏她们负责的一监区承担着新收女性服刑人员的任务,是女性服刑人员开始改造之路的“第一站”,经法院判决到监狱服刑的女性服刑人员都要在该监区学习服刑中的各项监规纪律。而在疫情期间,新收服刑人员虽然在看守所已经接受隔离,但仍需谨慎对待。如何在保证完成收押任务的同时阻断疫情输入,马敏和同事们面临严峻考验。

2月初,女子监狱就要接收一批服刑人员,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监狱决定将原本准备年后再启用的新的监管区域提前开启,作为新收服刑人员的隔离空间。

地方是有了,但这个新的监管区域里枕头被褥没有、桌子没有……几乎空空如也。换作平时,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布置,但现在只有执行封闭执勤任务的女民警们。怎么办?撸起袖子,自己干!

上百个床位、所有相关生活物资,马敏和同事们一点点搬、运、放,硬是在接收日之前将空荡荡的监管区域布置得当。要知道,这些“体力活”都是在马敏她们在做好管教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完成的。

马敏笑着说,她们这些平时对组装家具几乎完全不在行的女警们甚至被激发出了“潜藏技能”,拿起了螺丝刀,学着换灯泡、试着安装一些相对简单又必须使用的器具……

“零接触”的特殊新收隔离

新收人员到来的这天,马敏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按照既定方案,这批新收服刑人员由一组民警与监狱医务所医生专门负责。当天,负责收押的民警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将新收服刑人员分组收押在新开辟的监管区。

“新收的服刑人员都要进行隔离观察,这几位民警就和她们一起,与其他人严格保持‘零接触’,直到结束隔离观察期。”马敏说。

疫情期间新收服刑人员本就存在一定压力,而且要在全封闭的基础上再和服刑人员一起隔离,同时开展相关的监管工作,马敏和其他民警都觉得,她们是最需要勇气的一批。

神经高度紧绷的新收工作完成后,负责新收的民警没有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就开始了“排摸”工作。她们对所有新收服刑人员进行谈话,除了开展平时工作要求的内容外,还重点了解她们的行动轨迹、接触过什么人,做好疫情防控的说明。

从下午3点一直“谈”到晚上8点,完成排摸任务的民警们摸摸脖子,哪怕是平时喜欢聊天的她们此时也不想再开口,只想喝点水、吃一颗润喉糖舒缓一下发热的嗓子。但不行,因为新收的服刑人员中有湖北籍人员,虽然她们近期没有回过家乡,但她们牵挂家人的情况。为了稳定服刑人员情绪,民警当天就将情况汇报,通过相关部门与她们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并及时将家人都平安的消息转达给服刑人员。

好不容易忙完新收工作,第二天又有新的任务等着民警们。

尽管是疫情时期,但对服刑人员的监管工作要求并没有放松,马敏说,其实她们不仅对新收的服刑人员如此上心,对其他服刑人员也是一样。

每天,马敏她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对服刑人员开展教育谈话,引导服刑人员学习改造。同时,根据监狱要求对监管区进行全覆盖喷洒消毒、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及时带身体不适的服刑人员就诊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平时一整个团队挑起的重担,现在只能由一组人先扛起……

身边的“战友”就是家人

特殊时期,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女子监狱暂时停止了亲情会见,但爱与关心没有被切断,几乎每一位服刑人员都能通过亲情电话与家人联系,传递彼此的牵挂。

“有些籍贯在疫情较重地区的服刑人员会担心家人,我们会联系综治部门,尽量找到她们的家人了解情况,并把消息告诉服刑人员,让她们安心服刑。其实我们自己也只能打打电话和家人联系……”马敏说。

和马敏一起执行封闭执勤任务的民警索朗德吉就是这样,即使换防后,她也只能通过电话关心父母的情况。

索朗德吉的家乡在距离上海4千多公里的西藏,这个1994年出生,有点腼腆的姑娘独自在上海工作生活,两年前才加入监狱民警队伍的她曾经担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融入团队,但身边“姐姐们”的照顾让她感觉到家人般的温暖。

今年,索朗德吉主动放弃了回家过年的计划,“去年是大家帮我值班,我才能回家过年,今年该轮到我帮她们了。”

索朗德吉和马敏一样,是在工作岗位上送别旧岁,迎来鼠年新春的。年初二在家休息的她早早就睡了,“我睡着了,一开始没看到通知消息,后来是被电话铃声吵醒的。”索朗德吉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接到封闭执勤通知已经是晚上11点多,她怕打扰家人休息就没告诉他们这件事,第二天一早直接到监狱执行任务。

当被问到怕不怕家人担心的时候,索朗德吉说,在她联系父母之前,监狱领导已经先与她的家人沟通过了,还叮嘱他们注意安全,“他们当时可能还不清楚疫情,但他们相信监狱领导一定会保护好我们。”

封闭执勤的任务比索朗德吉想象中要重,但比起这些劳累,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温暖。

2月6日是索朗德吉的生日,忙着工作的她自己都忘了这个日子。

那天下午,索朗德吉正在为服刑人员作讲评,认真讲述疫情防控知识的她全然不知道走道尽头的办公室里,大家为她准备着惊喜。

晚饭时,索朗德吉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让她意外的是,办公室里竟然挂着五彩气球,桌上放着许多大家带来的零食。索朗德吉还没反应过来,“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就响了起来,副监狱长还为她送上了生日面……

“那天我先收到了一条同事发来的生日祝福短信,有点懵,后来看到她们在那么紧张的工作中,还特别给我准备的一切,真的特别感动。”索朗德吉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人”,所以她不害怕,相信她们,相信大家能打赢这场仗。

“遥遥无期”的婚礼

和索朗德吉有一样信念的还有民警张丽玮。作为一名在女子监狱政治处组宣科工作的民警,张丽玮在封闭执勤任务中,不仅作为“外援”支援四监区的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本职工作。

在监狱工作4年多,却已经有3年没在家年夜饭的张丽玮已经初识监狱民警工作的特殊性,但这次经历让她更多看到了民警肩负的责任与坚持。

“我们执行任务的时候没有办法像平时那样,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疫情情况,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或者在结束一天工作后通过电话从家人那里知道情况。”张丽玮说,其实不少封闭执勤中的民警都在担心家人,只是大家都怕影响“军心”,不轻易表露。许多人都在默默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克服连续工作出现的疲劳感,依旧将正能量带给身边人,以身作则地教育管理服刑人员。

张丽玮因为工作知道了许多民警封闭执勤背后的故事,比如有民警与家人同在监狱工作,但彼此就隔着一道铁门见不到面;有不止一位推迟婚期的准新娘,她们的婚礼变得“遥遥无期”,还有暂时将家中老小托付亲戚的双警家庭,以及打“飞的”回来准备执行任务的民警……

“我们有位小伙伴完成大年初一的值班任务后,就‘飞’回家过年了,没想到,刚进家门就接到封闭执勤通知,她马上又‘飞’了回来。”张丽玮感叹,“这大概就是对‘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最好的诠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全封闭时期的特殊新收与生日 2020-03-10 2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