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近日,为了严防疫情境外输入,从落地到隔离,上海真的拼了!
集中隔离点里,每天接收人员数量不断被刷新,30人,40人,80人,记者日前来到长宁区一家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看那里的医务人员到底有多拼……
队长陆伟峰,他是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科科长,人称“黑哥”。随着疫情形势的突变,隔离点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作为队长他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和重任。电话铃声从早到晚几乎没有一刻停下来;每天接收工作到凌晨,做好当日报表已快天亮,第二天一早马上又开始中转人员的联络……这里没有白天黑夜,只有随时响应。
集中点的办公室有一个“总调度”,这里是信息枢纽中心和工作指挥中心,队长两个手机加上一个固定电话,通常这个还没接好另外一个就响起。
所有的上级各部门指令、所有的街道转运事项、所有航站楼接收信息,需要以最快的时间派单给工作人员。常常前一波还未处置好又来一波。人多的时候行李和人员被迫分开,消毒好后还多了一项送行李的工作。
集中点内有大量的中转人员,到达隔离点时常常情绪烦躁。因为护送到各个交通枢纽时间不一,联系车辆,协调对接,安排人员,很多因素不受集中点控制,护送工作人员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他们的不满和抱怨,完成一车一车的交接任务。
集中隔离点这几日近乎满员,除了日常医学观察外,各种要求和问题应接不暇,还入住了俄罗斯、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外籍人士,更是难上加难。酒店工作人员加上医务人员依然忙不过来。
每日信息汇报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每日把各种手工报表转换成电子报表,从基础信息表制作各类报表,每日进进出出几十人,能做到数字一致绝非易事,熬夜做完后有任何偏差都会成为压倒意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每天凌晨,队长“黑哥”在最后一刻确认无误后会像进球一样欢呼,这是可以睡觉的标志,如果天还黑着。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