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仅用时48小时,一家企业因一起刑事案件未获赔偿,面临复工复产难的窘境,通过上海检方的“绿色通道”获得了国家司法救助,企业也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而当一名抗疫物资物流承运负责人因醉驾酿成单车事故后,上海检方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其作出宣告缓刑的量刑建议,最终以4个月的缓刑期,保障抗疫物资的运输畅通。
目前上海正处于复工复产进行时。“法治是营商环境的最好保障”,上海市检察机关正多路出击,充分履行各项职能,不仅严厉打击涉企犯罪、主动参与社会治理预防犯罪,还在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司法办案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并以“第一时间”的态度为企业提供各项司法服务,为复工复产开辟司法“绿色通道”。
“云办公”滋生网络风险,打击预防两手抓
“网络办公存在哪些风险?”“遭受病毒、木马、恶意插件、DDOS攻击,导致业务相关风险、泄密风险、舆情风险等。”
“如何防范网络办公的风险?”“通过加密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和密码通过不同途径发送;选择大型知名视频会议系统,不使用开源、个人类视频软件;强化管理制度,通过个人数字认证进行访问管理,有条件的可关闭视频会议录制功能,并设置水印。此外,用户终端应配备工作专用的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保持最新病毒版本库,避免路由器混接。除了工作需要,办公设备不安装其他软件、应用、游戏……”
目前,很多复工复产企业纷纷启用“云服务”“云签约”“云招标”。然而这些应用场景也滋生了网络安全风险。这些风险该如何防范?近日,徐汇区检察院举办了一场计算机专家咨询组视频研讨会,区公安分局网安支队、区宣传部网信科、计算机专家咨询组均受邀参加,共同就疫情期间网络信息安全新问题进行了线上研讨。与会人员各自从专业角度对网络办公平台选择、数据传输方式、终端设备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建设以及网络诈骗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据介绍,今年徐汇区检察院的重点工作就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和服务区域营商环境。该院还结合司法办案实践,向辖区提出13条关于网络办公安全防范的建议。
“特别是重点打击妨害企业复工复产犯罪案件,涉及罪名包括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销售伪劣产品罪等。”近日,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陶建平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了上海检方对包括网络安全在内,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视。他还表示,在办理涉企案件时,上海检方与公安机关建立涉企案件从快移送机制,坚持依法提前介入侦查、快捕快诉。截至3月31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74件90人,批准逮捕51件64人,不批准逮捕14件19人;受理审查起诉33件37人,提起公诉28件30人。
抗疫物资承运人醉驾,缓刑4个月
2020年2月,犯罪嫌疑人陈某饮酒后驾驶小型轿车,与路边灯柱相撞,造成单车事故。到案后,陈某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经检验,陈某案发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85毫克。次日,公安机关对陈某取保候审。
2020年3月,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将该案移送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仔细审查案件材料后,得知陈某是某物流企业高级经理,主要负责抗疫物资的物流承运。
考虑到当时处于同步抓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检察官从快办理该案,在犯罪嫌疑人陈某自愿认罪认罚的基础上,建议对该案适用速裁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案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检方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陈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但考虑其系单车事故,且已赔偿损坏路灯的费用,可以在适用认罪认罚制度的基础上作出宣告缓刑的量刑建议。同时,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陈某对案件适用法律和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均无异议。承办检察官在5日内即对案件完成审查起诉工作。
经青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4月2日,青浦区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公开开庭审理该案,并采纳了检察机关全部公诉意见,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拘役2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上海检方表示,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轻微的企业经营者,检察机关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据市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至3月底,上海检方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依法决定不起诉12人;依法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细致审查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违法情节、危害后果、犯罪数额,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涉企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2人,建议变更强制措施3人,最大程度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影响。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据介绍,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上海检方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法治保障。例如新冠疫情爆发后,本市城隍庙附近发生一起个体商户销售伪劣口罩案件,已售卖的涉案口罩达30余万只,社会影响恶劣。
案发后,公安机关商请黄浦检方院提前介入,第三检察部陈志鋆检察官受指派介入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后续取证方向、证据标准和法律适用等意见,确保该案公正、规范办理,传递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涉疫犯罪的坚决态度。
通过对疫情期间发生在黄浦区的涉问题口罩类案件的梳理,黄浦区检察院及时将销售伪劣口罩中存在的监管问题上报市院,相关意见得到市院业务部门采纳。陈志鋆还主动走访涉案商户管理单位,了解该商场防疫用品经营状况及对商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现场讲解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等行为面临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复工复产助力。
陈志鋆结合办案和走访调研情况,分别向相关职能部门及涉案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就完善商场日常监管、提升商户法律及产品质量意识、构建问题口罩召回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引导企业和商户在疫情时期依法诚信经营防疫用品。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城隍庙小商品市场销售伪劣商品案件多发情况,陈志鋆会同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对商场开展联合检查,通过现场巡查,及时指出商户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隐患,当面听取商户经营者提出的复工以来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予以现场解答。
48小时内办完一涉企复工司法救助
在杨浦区检察院,自疫情防控开始后第一时间成立了“涉疫情防控检察业务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也开辟了案件远程办理的“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涉企控告申诉案件,为民营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寻求司法救济等提供各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近日,该院远程办理了一起国家司法救助案件。据悉本案申请人程某某为一家私营企业负责人,在沪期间因一起刑事案件未获赔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困难。当他的申请进入杨浦检方的“绿色通道”后,在48小时内就完成了司法救助办理工作,以帮助他的企业走出困境。
从上月24日起,全市检察机关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已经有序恢复开放。据市检察院披露,目前上海检方对涉及复工复市复产方面的法律需求,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提出,都将第一时间优先处理。全市各级检察机关还通过加强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开通企业复工复产司法服务热线、开设“云课堂”、协调化解停工停产风险等方式,针对复工复产后可能遇到的劳务纠纷、租金减免等法律问题答疑解惑释法,加强司法保障。此外,市检察院近日还相继出台了服务保障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3.0版”检察行动方案和《关于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工作意见》,以“组合拳”形式,持续服务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和复工复产的法治保障需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