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昨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介绍,俄航抵沪航班共确诊病例60例,均已及时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治疗,同机其他旅客已全部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同时,在医疗救治方面,本市已经制定了预案,储备了后续医疗资源,能够满足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需要。
俄航抵沪航班共确诊病例60例
4月10日俄航SU 208航班抵沪后,上海海关即实施登临检疫。疾控部门第一时间对海关排查发现的染疫嫌疑人开展核酸检测,检出5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之后,对该航班其他疑似病例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有9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经组织市级医疗救治专家进行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共诊断确诊病例60例,均已及时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治疗。同机其他旅客已全部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郑锦表示,本市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措施,既把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又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社区管控。截至目前,本市只有1例境外输入性病例的关联病例,一周前已经治愈出院。
为做好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将对患者开展必要的随访观察。
上海能满足防控和救治需要
据郑锦介绍,上海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发热门诊常态化建设,加强患者分类管理;统筹全市医护救治力量、医疗设备,支撑定点医院做好收治。目前所有境外输入性病例都在定点医院收治,根据病情实行分类治疗和中西医综合治疗。本市已经制定了预案,储备了后续医疗资源,能够满足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需要。
郑锦表示,各级医疗机构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服务”,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医院人员密度,落实门诊“一人一诊室”管理,严格住院患者陪护管理,降低传播风险。在做好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日常医疗服务。
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
在疫情防控中,上海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及时满足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已陆续推出首批11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疫情发生以来,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已累计开展诊疗服务1.4万人次,开具处方4300余张,社会反响良好。
同时上海开展“互联网+”防疫服务。通过“健康云”、“随申办”等生成健康码,运用三色动态健康码进行人员分类管理,实现“管住重点人、放行健康人”。设立“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心理援助热线和“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组织127名专科医师轮流排班,提供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等在线咨询服务。37家市级医院1560多名专家在线提供新冠肺炎、发热门诊及慢性疾病咨询和科普服务,分流患者。已累计接听热线咨询电话1.98万人次,“新冠工作室”平台浏览23.98万人次;市级医院累计互联网访问量239.83万人次。
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昨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方案明确: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医疗等12大发展重点;实施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行动等6项专项行动;落实加大统筹协调、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公共服务等5条保障措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