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胡蝶飞
绥芬河、广州……随着国内其他口岸城市防疫压力持续加大,上海口岸的防疫工作也备受市民关注。
在上海市检察机关,一批批检察干警正放下案卷、脱下检服,穿起全副武装的“大白”防护服,拿起试剂盒与棉签,投身各区集中留验点和浦东国际机场的防疫队伍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是这场持续2个多月“战疫”中的“老兵”了,或是穿过社区志愿“红马甲”,或是对闷热难当的“大白”并不陌生。如今,上海口岸防疫措施层层加码,检察“大白”们也重整旗鼓、再度选择“逆行”。
难忘机场“庆生”:
归国同胞的感谢是最好祝福
4月,上海再次加强机场防控。来自黄浦区检察院的郑祎霖、束传江两名青年干警决定“重返浦东机场”。
“向阳而生,逆风而行,再次回到熟悉的机场,回到防疫的一线战场上,严阵以待,共克时艰!”他俩是第一批参与浦东机场防疫工作的“逆行者”,自3月20日工作结束后,一直关注着境外疫情和机场口岸防疫工作的变化,既想再出把力,又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但面临更严峻的境外疫情输入形势,根据专家组最新的防控要求,机场的防控措施已层层加码。例如,两位干警需要对旅客进行体温的第二轮排查工作,目的是避免一些旅客体温短暂波动或者有服用退烧药导致登机临检没有被筛查出等情况;又如,需经专用通道,将旅客送上指定的转运大巴,随后将他们送往相应的集中隔离点,且每次出车,都会做好车辆全方位的消杀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郑祎霖再度出征上岗的第一天,也恰巧是他的生日。这位T1航站楼当班组长表示:“这个生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为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旅客的感谢,这就是对我最好的生日祝福。”
郑祎霖回忆,有一位入境旅客因不了解政策,原本应该前往徐汇的接待点,但不慎来到远离机场的黄浦区隔离点。就在旅客感到焦虑时,郑祎霖已经想好了“两全之策”:他一面耐心安抚旅客情绪,一面再次安排人员和车辆,将其原路送回机场,转交给徐汇区,既确保人员闭环管理,又解决了旅客的难题。“虽然不是很顺利,但是真的很谢谢你们!”临走时,这名旅客对郑祎霖说。
郑祎霖还披露,由于国外疫情发展和入境限制升级,最近绝大部分归国的旅客都是在外的留学生和老人。“虽然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言论,但入境旅客们自始自终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些天来,郑祎霖听得最多的,就是归国同胞们说:“总算回来了,感谢祖国,感谢,感谢!”“还是我们自己国家好啊!”“回国了,心里踏实了!”“毕竟,有乡音的地方才是家。即使他们已很疲惫,但所有人都很配合机场的防疫工作。”郑祎霖欣慰地说。
“看不清颜值”的检察小哥哥依然很“暖”
刚脱红马甲,又穿“大白”服,松江检察院干警徐洲再上一线,在浦东机场松江人员转运组,参与上海“防疫闭环”工作。
“虽然此前已有过多次下沉社区的经验,但志愿者的‘红马甲’和现在的‘大白’装扮,显然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来的是“闷热难耐”,穿上没多久就开始出汗。而为减少防护物资消耗,防护服一旦穿上就不能轻易脱下,徐洲和所有志愿者们几乎一整天都不敢多喝一口水,一个班次也只吃一次饭。
正值一个夜班,遇上大雨加降温。徐洲随车转运入镜人员至松江留验点,车上人员需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此时,一位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归国女留学生因为害怕一下子大哭起来,不配合检测。经沟通了解后发现,她误以为需要进行检测的人就是确诊的,自己需要检测,那就是“确诊”了。
于是,徐洲耐心向她解释清楚了目前上海机场防疫工作的流程,告知她检测只是为了排查,并非确诊。
情绪平复后,这位女生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当徐洲交接完准备离开进行下一次转运时,女生喊住了他:“谢谢,虽然看不清你,但希望你一定要平安。”
“参加机场入境人员转运工作以来,无论是一句‘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还是旅客由衷感叹‘回国的感觉真好’,都让我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倍感温暖,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完成机场人员转运这项重要任务。”徐洲这样说道。
留学生最小10岁,几经辗转回到祖国
结束高速道口防疫志愿工作,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团委书记顾丽琛又前往徐泾留验点参与境外人员的核酸检测采样防疫工作。
“留验点,浦东机场17人现已发车,预计1小时左右到达。”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顾丽琛时刻关注着微信群里的消息。入境人员到达时,他所在的志愿小组已在入口处待命。核对人数、填写转接单后,他们护送入境人员至等候区、登记入住、一一引导至房间,并将人员名单与对应房间号告知采样医生,由医生进入房间采样检测。
检测结果出来后,他们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员按照街镇进行分类,通知各街镇派车接送,并安排后勤人员对空出来的房间进行消毒、保洁。检测结果为阳性或登记时发现体温过高,则立即联系120送医复查就诊。一套流程看似简单,但人员的流动过程环环相扣,不允许有丝毫懈怠。
顾丽琛看见,入境人员中有许多留学生,年龄10岁至20岁不等,他们都是独自一人带着沉重的行李坐飞机,几经周转回到中国。她记得,两天前,一名18岁的留学生降落在浦东机场,但因在机场排查时,她出现了咳嗽症状,便被送至浦东某医院进行血检、肺部CT和核酸检测。通过检测后,她又被送回浦东机场,由浦东机场转运至留验点。看着她疲惫而委屈的神情,顾丽琛联系疾控中心说明情况,在获得疾控中心的放行许可后,女孩的泪水夺眶而出,对顾丽琛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我真的好害怕,谢谢姐姐,给你们添麻烦了。”
这天,浦东机场送来9名入境人员,其中有一位德国来的妈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他们随身带了需要冷藏的药品,但留验点条件简陋,没有冰箱。顾丽琛便帮助他们联系家人前来取药,并通知后勤再送一床被子给孩子,提醒他们小心着凉。“我们的志愿者特别细心,晚上如果遇到有老人和小孩,就会主动给他们送上被子。如果他们在房间内有任何需要,后勤采购好之后,由我们来递送,让他们能安心在房间里等检测结果。“顾丽琛表示。
“刚从浦东机场接了16个人,还没登记好,又要联系街镇接回前一批检测结果阴性的18个人。我们只有5个人,真希望我们有三头六臂。”顾丽琛是青浦区第一批参与境外人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该批志愿者仅15人,分成3组,工作12小时后休息24小时,一次白班结束后就是一次夜班,日夜颠倒。
“晚上的人流量是白天的2倍以上,房间不够,机场下来的人情绪都不太好,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一晚上12小时连轴转没有停过。”人生第一次通宵的顾丽琛,感到身心俱疲,值完夜班后,她倒头就睡,睡到傍晚又被自己饿醒。“整个人晕晕乎乎、感觉都在飘,脑子已经不运转了。”
事实上,奔波在防疫一线的顾丽琛还有另一重身份——二孩妈妈。安全起见,半个月来她不敢回家,就睡在条件简陋的留验点。但顾丽琛认为,“虽然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但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以最大的努力关怀每一位千里迢迢回到祖国的同胞,这才是志愿者的精神与态度。”据了解,青浦区第一批参与境外人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已圆满完成任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