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做事,一旦认定目标,便雷厉风行,以只争朝夕之速,收落地生根之效。谓予不信,兹举一例——
前不久颁布的“公共卫生建设20条”明确规定:上海将完善发热门诊、哨点的布局。迄今,在3月下旬全市已有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建成启动182家社区发热哨点,多区实现了发热哨点全覆盖。
按“公共卫生建设20条”要求,上海将建成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体系,它需要更灵敏的预警、排查网络,而形成更完备的发热门诊筛查网络则是疫情防控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发热病人排查的“前哨”,发热哨点诊室是对现有发热门诊资源的有效补充。具体而言,对有明确原因引发的发热,予以对症治疗;对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或超出社区诊疗能力的,将患者转诊到就近区域医疗中心诊治,充分发挥发热哨点诊室对疫情防控的“哨兵”作用。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通过加强社区发热哨点诊室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它犹如防控疫情的“网底”,把那张发热筛查网编织得更细更密。适如专家所言:“筛查网织得越细越密,它就越灵敏,也能更早、更快地发现问题,给市民更多的安全感。”
各区在实施这项工作中,立足于求实、创新。如徐汇、闵行等区,在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期间,启动了以区域医联体为引领的社区发热哨点与医院发热门诊“结对”能力建设工作,特别是由医院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培训、药品增配、设备和防护用品供给等,以完善疑似发热病人“上转”相关流程。可以预期:社区发热门诊体系一俟固化、强化、善化,切实提升其筛查、预测、医疗能力,就能构筑起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网底”,严守大众健康安全的“底线”。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