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联合国社区”的抗疫“当家人”

——记浦东新区联洋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主任龚爱华

本文字数:2119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5000余名老外、近7成的“新上海人”……这一特殊的居民结构,让浦东新区的联洋社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联合国社区”。在今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风暴中,联洋社区也成为了一个“风暴眼”,各种与疫情相关的矛盾在这里交织着。在联洋社区管理中心党委主任、联洋四居委党总支书记龚爱华的带领下,各种矛盾一一化解,给社区居民吃上了实实在在的“安心丸”。

最牛条幅让中外居民都“明明白白”

外籍人士众多是联洋社区最大的特点之一,而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境外疫情输入形势较为严峻,这就成了社区居民心中最大的隐忧。龚爱华和同事每天都会接到居民的询问:“我的邻居从国外回来,为什么没集中隔离?”

“宣传一定要做到位,这样居民们才能安心。”身材娇小的龚爱华谈起疫情却有着一股爽利劲。为了做好防疫宣传,印有中英韩日四国语言的抗疫宣传横幅在联洋社区拉了起来,这也被居民们称为“史上最牛横幅”。“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的提醒也由此深入中外居民心中。同时,中、英、日、韩、波斯语等多语种告居民书、宣传视频,实行“线上线下”推送,提示境外来沪人员登记牌,引导境外人士进入小区要登记。联洋社区涉外服务站的微信群里,社工会用多种语言给大家发送新冠肺炎病毒的最新情况以及防护措施。每天联洋每个居委微信公众号都会推送防疫工作日志,详解居民区动态,消除居民隐忧。联洋机器人“金宝宝”上线,在社区宣传和巡逻,也加强了社区疫情防控力度。

而龚爱华与同事们的努力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隔离不隔心 做社区居民的“家里人”和“知心人”

对于目前大量的境外返沪人员接收工作,联洋社区组建了“白天不懂夜的黑”值守工作队伍,为夜间转运,保驾护航。

“在这些居民还未抵沪时,我们就和他们建立联系,进行防疫须知的告知。”龚爱华告诉记者,每当接到有居民要回家的消息,她就和同事们与社区医生、公安民警联系好了对接工作,确保居民从飞机落地到进入家门口的消杀形成闭环。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境外返沪居民较多,联洋社区建立了“境外返沪人员健康服务群”,每位境外返沪人员在小区门口登记时就被邀请扫码入群,由涉外社工负责关心好群内信息互通工作,并每天关心好境外居家隔离跟踪服务。

为了更好地协调社区关系,探索疫情期间自治共治管理。“我们推出了自治公约,对于非重点国家回来的居民,告知社区自治的内容,经过社区工作者的解释,这些居民都自愿签署了居家隔离承诺。”龚爱华说,居家隔离人员的情况再通过社区微信群向居民们公示,“我们从原来简单的人数到最后精确到楼栋号码,居民们也对我们的防疫越来越放心了。”

社区居民也将龚爱华当成了“家里人”和“知心人”。今年4月初,社区有一对居民找到了她。原来,这户居民家有一个年仅14岁的儿子在英国留学。因为疫情影响,孩子即将回家。在孩子抵沪前,他的父母已经向社区“云报告”,并告知全体邻居儿子即将回来的消息,还主动加了龚爱华的微信。为了让邻居们放心,父母承诺,母子俩一起居家隔离,爸爸到外面居住,并且严格遵守居家隔离要求,保证隔离期间不外出。

按照当时的规定,孩子在居家隔离之前,还必须经过留验点的核酸检测。对此,孩子的父母非常牵挂。“我的孩子就比他大半岁,所以我十分理解一名母亲此时对孩子的担忧和挂念。”于是,龚爱华、社工与孩子的父母一起组了一个群。龚爱华将飞机什么时候降落,通关情况如何,孩子的留验检查等情况随时在群里告知。同时,她不断安抚着焦急的妈妈:“不用担心,孩子一直由工作人员照料着,第二天就能回家。”当孩子安全到家后,龚爱华的心至此才落下。

发动群众集思广益 破解快递外卖难题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外卖快递不得进门的规定,也在联洋社区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有的社区居民对于快递外卖不能送到家,带来的不便反映非常强烈。还有居民对于由物业和志愿者送快递上门的时效性表示了担忧。更有一名物业经理不堪忍受这样的压力,动了辞职的念头。

一边是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一边是居民们的强烈反对、还有小区物业的“压力山大”,处在风口浪尖中的龚爱华却并不气馁。“老百姓的问题就让老百姓一起来商量解决。”龚爱华一面安抚着各方情绪,一面将问题抛向了各个小区群众,集思广益,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也曾设想过通过发放临时通行证来解决这一问题。”龚爱华指出,一些快递公司对于相应小区都有统一的快递员,所以居民们就提议给这些“熟面孔”的快递员发放小区通行证。“最后基于防疫安全的考虑,这一提议还是被大家否决了。”龚爱华说,通过再三的讨论,大家渐渐对于快递外卖进小区的事有了共识,即防疫安全始终是最重要。

最终,龚爱华所管理的小区都接受了快递外卖一律不进小区的规定。同时,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龚爱华与各个小区物业和居民对于快递外卖的社区内递送进行了商讨,一社区一方案。“我对物业经理们说,如果你们送快递遇到困难,还有我们社工和志愿者,不要担心。”龚爱华的话深深鼓励了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大家都表示愿意众志成城,“熬”过这段日子。

如今,上海疫情已经逐渐平稳,快递员也已经重回小区,采用无接触式投递了,居民们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井然有序、有滋有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联合国社区”的抗疫“当家人” 2020-04-20 2 2020年04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