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你崇拜谁

本文字数:1317

  □化定兴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英雄情结,这是心理使然、事理必然。因为如果不泛化英雄概念的话,英雄毕竟是少数,他们具备常人难以拥有的禀赋,达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也就有了让常人崇拜的资本。

崇拜英雄,既可以借纸上英雄浇心中块垒,亦可让英雄成为自己行为的榜样。“我们都是英雄”之类的话虽然也不乏人生哲理,但实际上,我们只不过是拿英雄来为自己加油鼓劲,谁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英雄呢?

学者贺麟认为英雄概括来说就是伟大人格。英雄是永恒价值的代表者或实现者,而永恒价值是指真善美的价值而言,因此英雄崇拜包含了人格教育。也就是说,英雄惜英雄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但一个普通人可能难以达到英雄的事功高度,只能用英雄伟大的人格感染自己,进而增加前行的动力或者明白做人的真谛。这便是英雄的价值所在。

而要知晓英雄的人格,就要对英雄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尺度,从而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所以贺麟说,崇拜英雄是普遍的心理,最要紧的问题是怎样使大家崇拜真正的英雄,不盲目崇拜虚伪的英雄。“由学养,由认识而崇拜所应崇拜的英雄,且依理性的指导,崇拜之得其正道,才是真正的理想。”

也就是说,崇拜英雄首先要认识英雄,否则就难以达成精神的交契,也就难以真正认同。可是,认识英雄并不容易,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小时候崇拜的英雄有时会与我们渐行渐远,除了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成熟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他的认知更多了,原先崇拜的那些因子不复存在了。为什么有人崇拜的英雄在另一些人眼里是另一番景象,主要也是因为彼此对同一个人物的认知不同。

一些读过《水浒传》的人会把武松当成英雄,觉得他嫉恶如仇、义薄云天。不过,这只是武松的一个面向。刘再复先生曾对《水浒传》进行过批判,其并不认同小说里那些大义凛然的杀戮。

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对武松的行为大加赞赏。但刘再复说:“中国的评论者和读者,只求满足自己的心理快意,忘了用‘生命’的尺度即人性的尺度去衡量英雄的行为。当然,与其说忘了,不如说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因为一种‘嗜杀’的变态文化心理已经成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他认为,任何造反都应有慈悲导向,要有一定的道德边界,合乎人性准则。以此观之,武松就不应该成为大家崇拜的英雄。

武松虽说只是一个小说形象,但对武松的推崇无疑能看出人们在英雄人物选择上的好恶。刘再复先生的观点既能为我们提供理解武松的另一视角,也能让我们在评价英雄上有更客观全面的标准。

因此,把什么样的人尊崇为英雄,看似见仁见智的事,但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秉持的主流价值是什么。一个民族视什么样的人为英雄,也能从某种程度看出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对英雄的准确认识一方面是避免崇拜虚假英雄,另一方面是避免盲目崇拜。

英雄若是虚伪的,真正的英雄则容易被遗忘。虚伪英雄的面具一旦被撕下,就会给崇拜者带来精神的失落。崇拜若是盲目的,崇拜者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变得自负,被崇拜者在他们眼里很容易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真主”。

当然,即使抛却虚伪英雄和盲目崇拜,英雄也难免存在争议,因此,全面认识英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武松也好,其他人也罢,我们方能做到好而知其恶,进而不会被英雄所骗,被英雄所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你崇拜谁 2020-04-27 2 2020年04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