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兄弟因赡养反目 老人竟被赶出家门

金山区漕泾镇金光村调委会化解家庭纠纷

本文字数:1637

资料图片

  □见习记者  翟梦丽

法治报通讯员  吴平

老人辛苦一辈子养大两个儿子,本以为养儿防老可以安度晚年的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被儿子赶出家门无处可去。两个儿子为了谁照顾父母闹得不可开交。近日,金山区漕泾镇金光村调委会化解了一起赡养老人的家庭纠纷,调解员仔细询问当事人具体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并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农村赡养习惯,提出可行的建议,妥善化解了纠纷。

【案情简介】

201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阿婆泪眼婆娑地来到金光村村委会,口中还不停地喃喃自语:“我老婆子苦了一辈子,想不到老了还要被儿子赶出来,这是造的什么孽啊!”调解员小李见状,将她带到办公室问个究竟。原来,李阿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青和小儿子阿凡。根据弟兄俩商议,由双方轮流照顾父母,每年8月1日由另一方将老人接过去居住。几年下来兄弟俩也都能按约定执行,没闹出不愉快。今年轮到小儿子阿凡,可阿凡却死活不肯接老人过去,还把原本留给老人的房间租了出去。这边阿青催着要让老人搬出去,那边阿凡又不同意接收,还扬言搬过来就把被头铺盖扔出去,这下可把两位老人急得没了方寸。无奈之下,李阿婆来到村委会寻求帮助。

【调处过程】

在了解情况后,调解员小李立即来到了李阿婆家。只见两兄弟站在各自门口,相互指指点点并破口大骂。小李见状立马将他俩劝开,并先来到了阿凡家。

“阿凡,根据你们兄弟俩的约定,今年应该轮到你照顾父母了,你怎么不让他们搬过来?”小李问道。

“本来我对这赡养协议没意见,前几年也都相安无事。可前阵子我去规土所办事,偶然看到我父母也有张宅基地批复,就是他们住在我哥的那间房的。他们瞒了这么多年,以前吃的亏我也算了,既然他们有自己的房子,也就没必要搬来搬去住了。但这一年的口粮我还是会拿过去的,你们说这样合理吧?”随即他拿出了复印的宅基地批复给调解员看,上面确实是以李阿婆夫妻俩的名义申请的。

调解员随后来到阿青家,阿青苦笑道:“说起这间房子,也是有点历史原因的。当初我们老宅有5间,兄弟俩各两间,父母一间。上世纪80年代末翻楼房时,我造了三间,乡里说有一间是违章,要拆掉。但考虑到我家人多,可以由父母出面补办个手续,因此才有了这张批复。其实房子都是我弄的,阿凡以这为借口是存心不想养老人。”眼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小李劝导阿青:“你作为兄长先退一步,在事情解决之前,父母还是住在你这里,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调查一下。”

第二天,小李到规土所咨询,在了解了相关政策后又赶到了李阿婆家找阿凡。“我们刚去了几个部门了解情况,首先,关于房子的问题,你母亲的名字在你的宅基证上,说明你的房子里有她的份额,她有居住的权利。其次,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与老人财产多少和如何分配是没有关系的。子女应当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如果你不履行赡养义务,从法律上说你将构成遗弃罪,你父母有权去告你;从道义上说,父母养你这么大,你应该要懂得报恩,否则你也要被亲戚朋友们指责。如果你对这间房屋的权属有异议,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解决,但不能作为你履行赡养义务的障碍。我们明天再来听你答复。”

接下来的几天,调解员又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兄弟俩终于在8月初达成了一致,两位老人搬到了小儿子家。

【调解心得】

本案是一起晚辈因利益纠纷不愿赡养老人的家庭纠纷,调解员在调解此案的过程中,首先对矛盾纠纷的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详细的调查得知,此案不单是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同时也影响到了村里的社会风气。调解员意识到妥善处理好这起复杂案件的重要性。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询问当事人对于解决此案的看法,在当事人各执己见的情形下事态逐渐恶化,调解员及时进行了制止,耐心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引导当事人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向当事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合法的前提下根据农村赡养习惯,通过情理法提出一个可行的调解建议。最终使一起可能导致家人反目的纠纷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基层调解 B02 兄弟因赡养反目 老人竟被赶出家门 2020-04-28 2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