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小区居民宋某贪图一时方便,尾随轿车进入小区,却被放下的机动车挡条砸到。宋某随后与值班保安发生争执,情绪激动之下砸坏了机动车升降杆。物业向宋某索赔维修费用,却遭到拒绝,双方因此找到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沽源路居委调委会寻求帮助。
调解员了解事情缘由后,通过耐心劝导,以理服人,最终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各自承认错误,矛盾也因此迎刃而解。
【案情简介】
2019年9月某日,宋某为贪图一时方便,在进入小区大门时尾随在一辆正在驶入小区内的机动车后,紧跟在车后的他恰巧被缓缓落下的机动车升降杆砸了个正着。于是,宋某与小区保安陆某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争吵中,情绪激动的宋某将机动车升降杆砸坏并离开了现场。随后,陆某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给了物业公司。经现场检查,该机动车升降杆有轻微损坏,物业公司进行了维修处理,共计花费200元。
事后,物业公司经理吴某上门与宋某进行沟通,希望宋某给予相应的赔偿,但宋某对此并不予认可,且态度十分坚决,不愿意进行赔偿。无奈之下,吴某来到居委调委会寻求帮助,希望通过人民调解这一途径解决该起矛盾纠纷。
【调解过程】
贪近路尾随轿车
调解员得知相关情况后,首先找到宋某。宋某告诉调解员,“当天,我正好要进入小区,正巧看到有辆轿车也要驶进小区,想走近路就跟在了轿车后面,打算从机动车道进入小区。但门卫室的保安却故意将升降杆快速放下,砸到了我的肩膀。”随后双方发生了争执,宋某一怒之下就将升降杆砸坏。回到家后不久,宋某突感头疼,遂前往附近医院看病,并花费了医药费200元。宋某强调,如果物业公司想要追究自己的赔偿责任,那必须先补偿就医看病花费的200元医药费。由于宋某态度十分坚决,不肯退让一步,调解员先行离开继续了解情况。
随后,调解员又前往小区门卫室找到了保安陆某。陆某称,自己当时是严格按照正常操作流程来操控机动车升降杆,没想到缓缓落下的机动车升降杆恰好擦到了宋某的肩膀。被升降杆擦到后,宋某情绪异常激动,无论陆某如何解释,宋某仍固执己见,认为陆某此举就是故意行为。陆某认为宋某就不应从机动车道行走,所以自己当时的情绪也比较激动。
通过一番调查,调解员发现症结主要是因宋某与陆某之间的矛盾冲突而起,若能够疏导双方互不让步、固执己见的情绪,解开双方心结,那么矛盾纠纷自然就可以迎刃而解。3天后,调解员与小区块长一道就该起矛盾纠纷开展了调解工作,一方是宋某和女儿小宋,另一方是物业公司经理吴某与保安陆某。
耐心劝解化纠纷
调解一开始,宋某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自己砸坏的东西肯定会赔,但因升降杆碰擦,自己回到家就开始头疼,并为此花费了200元医药费,物业公司也应当给予补偿,一来一去都是200元,就算扯平了。
吴某表示,宋某作为行人本应从人行道进出小区,而不应走机动车道。保安陆某也再三解释,机动车升降杆擦到宋某并不是其故意的行为,当时陆某在门卫室内操作升降杆起落,看不到也想不到机动车后面会跟着进来一个人,陆某完全是按照正确流程进行操作,并无不当行为。吴某称整件事情都是因为宋某违规从机动车道进入小区而引起的。此外,吴某还指出,宋某当时是被升降杆擦到了肩膀,而看病拍的CT部位却是脑部,这两者压根就不是一回事情。宋某反驳道:“头疼是由于陆某与我吵架而引起的,两者是有着间接原因的,陆某就是有责任。”
眼看双方针锋相对,都不肯退让,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见状,调解员赶忙安抚双方的情绪,以缓解紧张的调解氛围。此时,坐在一旁的小宋看不下去了,她解释道,其实父亲一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那天去医院拍CT是提前与医院预约好的,与该起矛盾纠纷没有太大关系。小宋表示,“这次纠纷的产生的确是由于我父亲存在过错在先,没有按照小区进出规定走人行通道,不应把责任全部归结在保安陆某身上。”同时,小宋还承诺,若父亲坚持不愿赔偿,她愿意代替父亲赔偿这笔修理费。
此时,调解员见缝插针,连忙规劝宋某说,“您女儿能够不偏不倚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实属难得。您能有这样明事理的女儿应当感到自豪。我们相信您能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女儿,想必您同样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调解员接着分析道,相信宋某砸坏机动车升降杆也并非是故意为之,只是因为当时情绪冲动的一种发泄。而物业方虽然占了理,但若是在对待宋某的态度能缓和一点、耐心一点,比如在双方沟通之前能够先关心一下宋某的肩膀有无被升降杆碰伤,那么可能后来的事态发展就会有所不同。
听到这里,陆某连忙表示,调解员的分析完全在理,“我平时和宋某的关系也不错,宋某每次进出小区时都会与我打招呼,大家都有说有笑的。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搞得双方见面都十分尴尬。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在这里我给宋某道个歉,希望他能够谅解。”
至此,宋某心里的气也消了,直言当天也是觉得和陆某都是相互认识的,对方却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心里觉得不舒服才不肯妥协,现在陆某既然这么说了,那200元维修费理应由自己承担。一场社区纠纷就此得到圆满化解。
【案件点评】
本案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先去现场了解了事件经过,厘清了矛盾双方之间的责任关系,在调解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安抚双方的情绪,抓住对话关键点直接切入,运用巧妙的办法化解了熟人之间的矛盾。既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双方关系,满足了申请人的要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