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萍
在我们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也许人们已经熟视无睹,那就是每当下午三点过后,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门口,会排起一支长长的队伍。那是等候接孩子放学回家的队伍。退休后,我负责接送孙女上小学,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这是一支风雨无阻的队伍。对排队者来说,接送孩子,是神圣的使命,是雷打不动的任务。校门紧紧关闭着,要到规定的那一刻才隆重开启。人们总是提早在那里排队,生怕耽误了接送孩子。晴天,人们顶着太阳,在队伍中悄悄地聊天,静静地沉思。雨中,人们照例排队,打着雨伞,披着雨衣,不管是蒙蒙细雨,还是滂沱大雨。
这是一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队伍。白发苍苍是其主要特征。队伍中谈论最多的是孩子。孩子的成绩起伏、课余兴趣、衣着厚薄,是此时常见的话题。感叹孙辈辛苦,则是老人谈论的永恒主题。等到校门打开,常会见到这样的景象:老人急切地寻找孩子,见到孩子后禁不住泛出笑容。一片叽叽喳喳的招呼声中,听到最多的是“饿了么”,见到最多的是老人从孩子身上解下沉重的书包,背到自己身上。
这是一支由各方人士组成的队伍。队伍里可以听到五湖四海的方言。偶尔也会遇到熟人。有退休工人、官员、教授、编审,乃至退役将军。他们或许是昔日的重要人物,如今却湮没在长长的人流里,心甘情愿服务孙辈。正如一位将军自嘲,一辈子阅读《孙子兵法》,当年研究兵法,如今服务孙子。是的,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职业成就再大,也要回归民间,人都有一颗舔犊之心,尤其有一种隔代亲情。人同此心,都是一样的。
置身于这支队伍,我的思绪会越过高墙,飞向教室,飞向操场,设想着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倘若孩子履行“课代表”职责,要协助老师收齐全班的作业本,我会在教室外耐心等待;倘若孩子参加校运动队训练延时,我会悄然无声,在一旁静静观看;倘若轮到孩子做值日生,我会助一臂之力,混迹于一群孩子,扫地,擦桌子,一丝不苟,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置身于这支队伍,我要备好零钱。孙女放学后,喜欢购买文具,购买食品,我要随时付款。为此,文具店老板见到我总是笑眯眯的。为此,我也吃过交通罚单。那天驾车途经摊点,孙女说想吃葱油饼。我仿佛听到指令,立刻靠边停车,排队花3元钱买了两只葱油饼。孙女吃着香喷喷热乎乎的葱油饼,高兴啊!没想到,我擅自停车的一举一动被电子警察拍得清清楚楚,一张200元罚款单尾随而至。我对孙女说,203元,你吃了两只高价葱油饼!
风雨无阻五年间。
置身于校门口这支队伍,我有很多感慨。接送孩子,大概是天底下最平凡的举动,却闪耀着中华民族美好心灵的光芒!有时,我会浮想联翩,遥想起大洋彼岸的另一支队伍。在那里,不也有一批批来自中国的老人,听从子女呼唤,不远万里,飘洋过海,帮着照看孙辈吗?他们恪尽职守,含辛茹苦,严格实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半年轮岗制。这样的队伍,倘若集合起来,不是可与我们这支队伍相媲美吗?传承了五千年传统的中华民族,确实有着最善良的基因。
风雨无阻五年间。如今,孙女“小荷才露尖尖角”,正继续向着品学兼优的目标迈进,而年近古稀的我,已完成接送孙女的任务,不再置身于校门口的队伍中。但我依然怀念那些风雨无阻的日子,怀念置身那支队伍时所感受到的一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