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叶荷
“我大学刚毕业,想要办居住证,该如何操作?”黄小姐为办理居住证而犯愁。令黄小姐欣喜的是,当她把这一问题发到她所居住的宝山区顾村檀香湾社区民警建立的微信群时,群主——顾村派出所民警傅懿,在短短几分钟后,就把整套办理流程和要求发到了群内。
“某公司让我去领免费旅游大礼包,我能去吗?”“楼上传来装修噪音,谁能帮助解决呢?”生活中,当你遇到上述问题,会怎么做?在宝山区,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日起,宝山警方将防范主战场从线下迁移至线上,形成1.5万余个反诈“微”圈群,力求打通社区民警与居民间的“最后一公里”,让警与民“贴身而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市民养成了“有事先问问‘专家’”的习惯。
领“免费午餐”的路上她被“拉”了回来
有公司要送免费旅游大礼包!竟有这种好事?4月11日下午,在吴淞所社区民警谢爱升建的一个微群里,居民乔阿姨求助称,某公司让自己去领免费旅游大礼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看到该消息,谢爱升便感觉不妥,立即在群里告知乔阿姨“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旅游大礼包通常是诱导市民购买其产品的套路,劝乔阿姨不要前往领取。
在谢爱升的劝说下,乔阿姨在群里表示“不会前去”。“想想还是不对”,事后感觉不放心的谢爱升便电话联系乔阿姨,这才发现,原来她还是没忍住“诱惑”,正在前往领大礼包的途中。在此情况下,谢爱升不得不再次嘱咐乔阿姨不要将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透露给别人,更不能以任何形式付款,最终,谢爱升成功将乔阿姨从领“免费午餐”的路上“拉”了回来。
只需在群里问一问,就会有社区民警一对一回应。这是宝山警方通过多种渠道,拉近社区民警与市民距离的举措之一。事情还得从反诈“微”圈群起初建立的过程说起。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顾村派出所里,90后社区民警傅懿以青年民警喜好新事物的特点推动着这项工作开展。日前,她从居民处得知,社区内其实还存在许多店铺购物会员群,涵盖了社区内不少白天见不着面的“上班族”。于是,她积极要求加入其中,从而以点及面,将宣传范围进行横向叠加。傅懿管辖的小区共有1192户居民,在她的努力下,现在已有60%的居民能够在建立的各圈群内与民警直接对话,将反诈宣传“最后一公里”延展到最末端。
傅懿的做法,在宝山全区得到了宣传与推广。截至目前,宝山全区25个派出所已建立各类微信群15167个,其中涉及企业8041家,覆盖率达66.2%,员工覆盖率达65.6%;社区7157个,户覆盖率34.1%,居民覆盖率已达28.2%。
“微”圈群让民警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自己做淘宝店铺的女儿时常接到刷单的电话和链接,怎么办?”在一次推送反诈宣传短视频《反诈连连看——“刷单”就是骗》后,傅懿收到群里一位大叔发来的信息。“我当时看到这文字心中一紧,便立马@大叔,希望获得他女儿的联系方式,开展反诈宣传。”除了社区民警对市民一对多开展宣传,反诈“微”圈群的设立,也让社区民警拥有了“千里眼” 和“顺风耳”,能够及时掌握社区动态。傅懿告诉记者,在社区里,利用“刷单”进行诈骗的情况并不少见。就傅懿负责的几个群里,就“冒出”过几个年轻人,说自己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由于被骗金额不大,几个年轻人都羞于报案。
“年轻人总觉得电信网络诈骗的对象是‘中老年人群’,自己是不会上当的,所以民警往往在上门宣传时‘吃闭门羹’。”联想到她所辖的几个社区年轻租户和流动人口较多,犯罪分子很容易瞄上这群人,傅懿开始对群里2000多名群成员的工作性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进行排摸,以便有针对性地定向推送反诈宣传内容。
“有一次在群里,一居民为劝说朋友‘扫码领金吊坠’是虚假信息,特地将我说的话截图发给朋友,有了民警‘加持’,朋友相信自己可能被套取了个人信息,立即发朋友圈广而告之。”谢爱升告诉记者,“微”圈群的设立,让反诈宣传得以突破原来的闭环,走得更远了。
“微”圈群成了警民直通车
随着逐步拓展,记者了解到,除了反诈宣传最初的功能外,“微”圈群还逐渐开发出警民“直通车”的功能,解答居民提出的职责内外的各类咨询。“大中午的,704能不能不钻了,脑壳疼!”4月13日中午,宝杨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新红组建的一个楼道群里,收到这么一条信息。原来是同一栋楼704室的装修产生了噪音。随后,信息引发了群内居民的讨论,一方居民认为“正常装修不能耽误”,一方居民则认为“孩子每天要上网课、做作业,会有影响”。
“我马上来看看。”在群里回复好,张新红立即来到居民反映的“704室”了解情况。张新红到达后喊停了工人作业,并找来业主告知疫情期间的装修规定。在张新红的协调下,业主同意工作日将大功率冲击钻交由物业保管,双休日领回继续施工。除了装修问题,张新红还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与居委及小区门口咖啡厅进行协商,居委活动室双休日开放,咖啡厅非高峰营业时段开放,都为孩子提供了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同样,盛桥派出所的反诈圈群也发挥着更多作用。做过多年交警的教导员李海涛根据辖区大型物流企业和重型货运车辆多的特点,努力通过圈群做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在他的张罗下,六张与货车相关的交通事故现场动图成形,短短几秒便一目了然。当社区民警将动图配以宣传文案发至各个反诈宣传圈群中,原本安静的群内一下热闹了:“哦哟,太吓人了!”“触目惊心啊,谢谢警察叔叔为我们提了个醒!”
不过李海涛不知道的是,这次宣传竟带来更多“惊喜”。动图发出后,有居民受到“启发”,向社区民警反映:鹤林路菜场边上有车子长期占用停车位,造成居民生活不便。面对这一问题,盛桥派出所立即着手了解并开展工作。
居民提到的鹤林路路段5月起即将由月浦镇政府落实分时计费的停车管理措施,结合居民反映的问题,盛桥派出所向镇政府提出了“23小时停车制”,即工作日8点至9点不允许停车,这样长期占位的“钉子户”自然就退出了,僵尸车也能被及时查处,盘活公共资源。近期,民警将对该路段车辆开展告知工作,5月起民警将正式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大对该路段违停的查处力度。当天中午,盛桥派出所所长毛露将以上措施一一告知居民并欢迎反馈监督,得到了居民的大力点赞。
探索打造共享共治平台
目前,宝山警方建立的反诈“微”圈群覆盖全区实有人口的35%,然而,随着圈群的逐渐壮大,社区民警也常会遇到自己解答不了的“难题”。近日,宝杨派出所社区民警就曾遇到过暂时解答不了的难题。日前,一居民向宝杨派出所社区民警求助:家中女儿即将从国外回来,想自行选择隔离点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可把社区民警难住了。最后,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社区民警通过区防疫办了解到关于境外返沪人员的隔离观察政策,并及时反馈给居民。居民在群里表示:“我其实是病急乱投医,到处打听,没想到最终还是社区民警靠谱!”
当社区民警遇到了“考纲”之外的内容,该怎么办?记者了解到,面对“微”圈群的不断发展,群众所需的信息要素将会越来越多的情况,宝山警方也正在策划一个集各职能部门的反馈平台,为社区民警提供定向精准的辅助支撑,增加民警答疑解惑的“底气”和“自信”。下一步,宝山警方将积极探索依托“微”圈群,进一步突破基层派出所与职能部门间、公安信息平台间、公安内部与各系统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一个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支撑后台,为社区综合治理增能减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