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律师讲述

银行账户只剩10元 成功执行23万元

本文字数:1331

  □山东成涛律师事务所  董士慧

作为律师,赢得诉讼还不能算是完全的胜利,能成功将执行标的一分不少地交给当事人,那种快乐才是每一位律师都期待得到的。

但是,现今一些诚信不良的企业往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逃避债务,致使当事人拿到的判决文书成了一纸空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过公开贱卖法院判决的尴尬现象。

当企业恶意逃债后,法院不能顺利执行到被执行人的财产时,提供财产线索往往成了债权人的义务。由于债权人大多为普通公民,无法运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获得有力的线索,最终赢得官司的喜悦却换来了对法律的失望。

作为律师,凭借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律专业知识,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解决这一困境,但终究比普通当事人多了几分信心。

本案就是一起看似走入困局的执行案,涉案企业讨债的手法也十分“经典”。但是循着蛛丝马迹,最终我们还是获得了执行的线索。

被告金蝉脱壳遭遇追债难

这起案件到法院执行局的时候,作为被执行人的甲公司已经将公司架空了,所有资产和业务收入早在诉讼期间就已经秘密转入其在其他地区注册的另一公司——乙公司。

当我到法院调查其帐户资金的时候,发现其帐户余额仅为10元钱。

随后,我又通过查询工商登记发现,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已经变更,最后根据其注册登记的地址找到该公司时,发现公司早已人去楼空。物业告诉我们,这家公司已经退租了。

面对眼前这一切,我的心也沉了下来。

从常理判断,乙公司无疑是甲公司金蝉脱壳后的产物,但从法律角度看,乙公司和甲公司却是毫不相干的独立主体。

对法院来说,甲公司的伎俩可谓司空见惯,然而真要去执行乙公司,没有法律上的依据也是行不通的。

难道,这23万元的债权真的又要打水漂了?

执行陷入僵局耐心查线索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甲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在另一省份注册了经营同样业务的乙公司,而且经营状况良好。

但是根据法律规定,这种情况是不能直接去执行乙公司的,除非甲公司的资产是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出去的,而且这还得通过漫长的诉讼程序来解决。

我向当事人介绍了目前碰到的情况,并向他询问了一些他所知道的情况,因为作为债权人,他也在尽可能地调查甲公司的状况。

虽然有时获得的信息看似毫无条理,但经过我们法律专业人士的梳理,却可以“淘”到有价值的线索。

根据他的介绍,我决定再作一番细致的调查。

获得关键证据

追回23万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调查,我有了重大发现:

首先,乙公司办的网站上登记了甲公司的联系电话。通过打电话去询问得知,客户与甲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往来款项已经全部打入乙公司。

其次,甲公司已经从原办公地址搬迁到另一地址,并留了十个人负责处理业务。

最后,乙公司每月会将工资款打入某个银行帐户,给这十个人支付工资。

为了取得有效的证据,我联系到了公证处,由公证处对电话录音进行了公证。通过与甲公司留守人员的通话,我获得了甲公司与客户洽谈好业务后,约定将款项打入乙公司的证据。

在我向法院执行局提交上述证据的同时,我申请执行局将甲公司发放工资的帐户予以查封,并于当月查封了3万多元的款项。

执行局随后传讯了甲公司的原法定代表人,在事实面前,他无话可说。

随后,他将23万元的执行款打入了法院的帐户。

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终于由我完成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讲述 B04 银行账户只剩10元 成功执行23万元 2020-05-18 2 2020年05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