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2015年,马玮玮成为上海市检察机关分院层面最年轻的主任检察官。但她认为,“没有办理过三百个案件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诉人”。截至目前,这位年轻的检察官已经办理了五百多个案子,涉及证券类、涉众型的集资诈骗类、职务犯罪案件等。
上海是重大经济金融案件的多发地,经济安全关乎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这个充满挑战的打击犯罪前线阵地,马玮玮在打击新型金融犯罪时,总是全力以赴、坚定果敢;她恪守精细准则、崇法守正,以一流的庭审应对水平独当一面。
初生牛犊,“啃”下沪上首件百亿元级非法集资案
马玮玮所在的办案组是一支相当年轻的队伍,组内成员全部是八零九零后,这给马玮玮的带教工作带来了挑战。
检察官高静从2011年到现在一直跟马玮玮一起工作,在她印象中,马玮玮的办案要求可以说是相当细致。“就拿起诉书来说,马玮玮不仅要求用简练的文字描述非常完整的过程,连字词句标点符号的选择运用都要严格遵循规范。”
2016年,马玮玮办案组接手上海市第一件百亿元级的非法集资“大大宝”案。这个案子案卷多、阅卷量繁重、被害人多、社会影响大,对取证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涉及到商业银行法、私募投资基金等专业领域的知识,而这些对这支年轻的队伍而言是陌生的。硬着头皮上!马玮玮带领办案组学习一部部法,筛选、查阅各种法规条例,用荧光笔把重点内容标注出来。
该案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首例,如何认定犯罪手法的违法性和非法占有目的,在公检法内部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无一不在挑战办案组的能力。如何剥离繁杂的细枝末节?如何把行为本质提炼出来?这些都在考验着马玮玮的毅力和抗压能力。
一条条梳理,一点点建构犯罪逻辑,办案组梳理出几大张A3纸,思考检方该如何论证,对方可能从哪些角度论证。通过一个月高强度工作,马玮玮带领办案组在广泛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以后,终于对其非法性作出论证。
出庭时,面对30名被告人及辩护人的不同意见,马玮玮作出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回应,揭露非法集资攫取老百姓血汗钱养老钱,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真面目,赢得被害人的高度认同。
惊喜的是,该案中对非法性的论证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认可,在如此新型且复杂的案件中,办案组用专业探索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思路。
钻之弥坚,从法医学研读到证券法
同事回忆,马玮玮在平常工作中,总是抱着一股积极创新的劲。
马玮玮认为,每件案件都有研究的价值,无论之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的案件,都要把它当成新领域钻研。“钻研让我很自信,通过不断钻研,在出庭的时候我就成为了法庭上最熟悉案件材料的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自信,才能够让她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看到困难不要害怕。时代在前进,所有事情都在发展,新类型案件永远都在发生。”面对这样的挑战,她认为必须担当起来,只有强化内功,才能处理好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由于接手案件复杂多样,马玮玮一直抱着不断学习的心态。从法医学、痕迹物证学,到职务犯罪和监察法及违纪处分条例的衔接,再到证券法、期货法、证券运转,像“扫地僧”一样,“初心不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果不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办案中就可能两眼一抹黑,被犯罪嫌疑人牵着鼻子走。”因为时间精力有限,马玮玮虽然还无法像专业人员那样学深学透,但她必须将与犯罪构成要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到位,达到办案过程中知行合一。
从2003年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工作,马玮玮从检已经十七年。从政治部到公诉部门,马玮玮作为年轻的主任检察官,崇法守正,惟精惟一,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曾荣获第七届上海市“平安英雄”、市“三八”红旗手、市“五四”青年奖章、首届“上海检察风云人物”、市检察机关第十届“优秀公诉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嘉奖,成为广受赞誉的青年检察官先进代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