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网购奢侈品买到假货 商家矢口否认拒退货

本文字数:1487

(长按二维码可进入微信“法律服务”专属频道)

  投诉人:姚女士

投诉时间:2020年4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开始消费一些能够带来精神享受的事物,例如奢侈品。由于款式和价格的因素,很多消费者选择通过代购、海淘、或者第三方网购平台购买奢侈品。但网购奢侈品真能让人放心吗?

消费者姚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今年年初,她在某网购平台购买一对梵克雅宝黑花耳钉,与客服确认了细节图片和耳钉编码,网上付款后商家发货。1月20日快递到货,姚女士确认与商家提供的耳钉编码一致后收货。后因疫情期间无法出门,直到3月初,她前往当地品牌专卖店鉴定这对耳钉,结果是假货。拿到鉴定结果的姚女士立即与商家沟通,商家同意让她寄回物品进行鉴定,鉴定为假货,但商家仍拒绝退货。

姚女士沟通无果后,无奈之下,只能向消保委电话投诉。

记者连线

姚女士从收货确认到鉴定为假货之间时隔数月,根据处理经验,浦东新区消保委工作人员认为商家会采取“时间相隔太长说不清楚”之类的说辞进行推脱,于是通过相关部门和品牌方进行了调查。

与经营者联系后,经营者果然表示收货时姚女士确认过商品,且时隔两个月,无法证明产品收货时的真实情况。消保委工作人员当即告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工作人员表示,梵克雅宝的耳钉每一款都具有唯一编码,因此要求销售方提供对应该编码的商品鉴定证书,交予消保委和姚女士进行一一对应。

经过多次协调与举证,最终经营者同意退货退款,姚女士表示接受。

奢侈品不是大众日常消费品,更不是人手消费得起的生活用品,网购奢侈品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存在风险,消保委在此提示消费者,网购奢品还需谨慎。

首先,如果购买的奢侈品价格“一眼假”不能买。奢侈品价格再低也不会低于原价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所以和原价差距特别巨大的必然为假,这类奢侈品不能购买。

其次,不是所有的大平台都可靠,谨慎筛选卖家资质。大型网购平台也分直营和入驻商家,购买时需注意查看店铺经营等级、商品销售数量、销售评价、售卖价格等,仔细甄别。

此外,消费者千万不要轻信商家的承诺。“支持专柜验货”“原单、尾单”“提供购物小票”之类的商家承诺别轻信,收到实物后,将实物与正品图片进行对比,尤其注意对比物品细节。实在难以分辨的,可到正规的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一旦发现受骗,应保管好相关票据,及时向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反映,数额较大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说法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商家将假货冒充真货出售的行为构成欺诈,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

“所谓欺诈,是指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金玮律师表示,就消费者姚女士的遭遇而言,系商家将假冒的奢侈品冒充正品出售,显属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金玮律师还指出,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贩卖假冒奢侈品如达到法定金额标准,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金玮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网购奢侈品时务必选择具备诚信度与良好口碑的商家,切勿一味贪图价格便宜,并且建议核验产品真伪,同时也需保留好付款凭证与购物发票,以便在如有纠纷发生时有效维权。记者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网购奢侈品买到假货 商家矢口否认拒退货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