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他们曾各有精彩或平静的人生,但因吸毒,终成家财两空的落魄者;他们又经受住痛苦的戒毒过程打熬,重新走上人生正轨……日前,“萤火虫”工作室在奉贤区成立。20名成功戒毒人员转型为“同伴辅导员”,将为更多正与毒瘾斗争的人们送去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传递榜样的力量。
英武的警服、精干的“检察蓝”,庄严的“法官灰”,鲜艳招展的红色队旗……在杨浦区,另一支由打击裁决毒品犯罪的公检法司政法干警组成的“微光禁毒服务队”,则展现出别样的力量:他们带着对犯罪分子的痛恨,带着对吸毒人员的惋惜,带着案卷里的一个个悲剧与遗憾,决心走上禁毒宣传的志愿岗位,旨在让那些悲剧不再重演。
“萤火虫”散发的“微光”,是指引方向、温暖心灵的希望。星星之火,亦可燎原——随着6·26禁毒日临近,记者走进上海多个新老禁毒公益志愿团队,探访全市的“禁毒萤火”,如何汇聚成焚化毒品阴霾的“光明烈焰”。
20名同伴辅导员传递戒毒榜样力量
“我因为吸毒,从生意场上风光无限的女强人沦为家财两空的落魄者,熬过了艰难的戒毒过程才有了今天……”日前,奉贤区“萤火虫”工作室在该区四季生态园讲贤堂举行了揭牌仪式。曾误入歧途的路勤华成功转型工作室“同伴辅导员”,她决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那些还在与毒瘾斗争的人们:“我深知毒品危害,因此想通过同伴辅导员这个角色走近戒毒人员,帮助关心和支持他们,一起巩固戒毒成果,远离毒品,重启生活。”
据介绍,萤火虫工作室是一家由奉贤区禁毒办主导,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奉贤区代表处协办,区进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进贤中心”)负责运行的同伴工作室,旨在以戒断毒瘾的吸毒人员为典型,与戒毒人员、药物滥用人员结对,通过开展戒毒帮教、禁毒巡讲等活动,帮助吸毒人员深刻认识毒品危害,坚定戒毒信心,回归正常生活,并以正能量回馈社会,以此驱动“自助·互助·助社会”的同伴教育理念正向运转。
“同伴教育”是指通过相同特殊经历成员之间分享信息从而达到积极、健康结果的过程,作为一项在国际上广泛运用的药物滥用戒断和预防的专业方法,已经形成较成熟的应用模式。因为同样的经历能带来信任,同伴教育者能引导亚文化影响下的同伴们有所改变,可以协助戒毒康复人员重新树立信心,建立健康的朋辈群体交友圈是禁毒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前,奉贤区禁毒办倡议并提供资金支持了“勇破蝶飞 扬帆筑梦”同伴教育项目,计划在3年内培养一支20名同伴辅导员的队伍,辅导100名社区戒毒康复同伴,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实现戒毒康复;通过工作室和公益求助热线“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滚雪球”的良性循环效应,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接下来,进贤中心将组织同伴辅导员进行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同伴辅导员帮教技能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在各街镇开展试点帮教,总结经验,继而全区推开。
“萤火虫工作室的成立意义重大,它将汇聚萤火之光,照亮迷失者的前行方向,为戒毒人员帮教转化工作增添新动力,有助于提高我区禁毒工作成效”,奉贤区副区长王建东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政法干警的心声:案卷中的遗憾能否避免?
“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总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我们痛恨那些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痛心那些原本朝气蓬勃的吸毒青少年。我们常想,在打击和惩治毒品犯罪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让那些原本可避免的悲剧不再发生?”日前,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李骏检察官作为代表,在杨浦政法系统“微光禁毒服务队”成立仪式上说道。
据介绍,“微光禁毒服务队”将由杨浦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局干警组成,旨在通过讲座、咨询、宣传等途径,深入开展以禁毒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发动各个社会领域的群众参与活动,全面提高社会群众对禁毒工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及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进禁毒宣传常态化、长效化。
李骏检察官这样看待“微光”队名:“光,是扫除阴霾、照亮前方的,是指引方向、温暖心灵的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弱之光,亦能增辉。散是小微光,聚是一团火。我们全体微光禁毒服务队成员将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履行好打击毒品犯罪的职责、承担起开展禁毒宣传的职能,手持利剑、心怀光明,让禁毒、拒毒的光彩照亮每一片土地,点亮每一个心灵。”
在日常工作中,李骏办理过不少毒品犯罪案件,无比痛恨那些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实施毒品犯罪,更有甚者引诱、唆使甚至强迫一些无辜又无知者染指毒品、加入毒品犯罪,使得那些原本的毒品受害者变成实施毒品犯罪的加害者”;同时,他也无比痛心那些因偶尔接触毒品,却再也无法回头的人们,“最终导致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
此前杨浦各个政法系统历来对于禁毒宣传工作非常重视。如杨浦检察院就注重结合毒品案件本身,以案释法,宣传教育,让社会群众通过一个个活生生案例了解毒品的危害;该院曾多次赴企业、学校、社区开展形式各样的禁毒宣传教育,力求宣传到基层、服务到社区。该院还注重利用微信号、视频等各种途径、方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力求形式新颖,通俗易懂。
杨浦区委政法委协同区政法各单位与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建立长效合作,共建禁毒志愿服务队,发挥各自功能优势,全面推进禁毒宣传常态化、长效化。
两代传承,
擦亮禁毒公益招牌
在奉贤,还有一块传承了两代人的禁毒公益招牌,这就是“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2015年6月,服务社由老社工朱光辉创办。他自2007年成为禁毒志愿者以来,始终为戒毒人员的就业之事奔忙,还总结提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场医生问询法”,即为寻求就业帮助人员做好基本信息登记,再询问专业技能、脾气秉性、习惯爱好、就业意愿等情况,为其匹配岗位,并陪同登记和面试,直到就业成功。服务对象正式上岗后,朱师傅还会不定期回访;如果遇到劳动纠纷,也会陪同解决纠纷。
此外,朱师傅还向服务对象承诺“一包三陪同”,就是包就业、陪同填写求职表格、陪同面试和陪同维权,帮助许多戒毒人员重回人生正轨。
至2018年老朱师傅去世前,服务社共有3276人次进行就业登记,成功指导905人次就业,其中戒毒康复人员52人次,刑满释放51人次。
为了不让老朱师傅坚持一辈子的事业付诸流水,青村镇禁毒办主动联系朱师傅的女儿朱春兰,希望她能女承父业。最终在区禁毒办和青村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朱师傅公益服务社于老朱师傅去世一年后重新开张了。朱春兰也成为了一名禁毒社工,接过父亲留下的接力棒,踏上了新的征程。
朱春兰一边翻看父亲留下的手写企业联系册,一边积极参加社保中心的各种培训。截至2019年底,青莲朱师傅公益服务社又实现了吸毒对象成功就业13人,接受吸毒对象就业登记65人,指导面试59人次,物建企业102家,获得就业岗位120个。
朱春兰也慢慢积累了一点自己的经验和工作的特点:如搜集各企业的招聘信息,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分门别类地归纳到电脑里形成数据库,再和求职者的自身条件及求职要求进行相对应的匹配,快速搜索到合适的岗位等等。
今年,朱春兰表示要继续传承父亲“一包三陪同”的工作方法,让服务对象尽快上岗。她还要实行“一对一”就业指导服务,把服务对象约到工作室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让他们在面试中能应答如流,用技巧去应对面试,从而能实现精准帮扶。同时,她还计划实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因为戒毒人员长期处于压抑、自卑和迷茫的状态,他们怕回归社会之后会遭遇歧视和排挤,其实他们心里是渴望得到别人对他们的尊重,也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认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去辅导他们,让他们远离毒品,引导他们重拾信心,找回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