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禁毒;实录

揭开“伪装者”的面纱

本文字数:3922

  毫不起眼的“邮票”、彩色可爱的“小熊软糖”、潮流酷炫的“网红饮料”,你可知道这些东西可能是毒品?近年来,新型毒品“化妆”成了各种零食、饮料,落入毒品圈套的案例越来越多……

新型毒品如此善于伪装,要预防就必须认清它们的真面目。今天,就通过几则真实案例揭开这些“伪装者”的面纱。

【毒品知识】——大麻

现在流行海淘、代购,境外旅行时也习惯带点土特产。但是有些“土特产”并不一般,它们中含有THC,也就是大麻中的成分:四氢大麻酚。

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第十三条规定:“本规定中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具体品种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为依据。”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四氢大麻酚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故无论是大麻还是作为大麻成分的四氢大麻酚都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毒品”。大麻食品中含有四氢大麻酚成分,食用能起到直接吸食大麻的效果,故大麻食品同样属于毒品。

【毒品知识】——“蓝精灵”

“蓝精灵”其实是一种处方药,主要成分氟硝西泮,是一种原本在医学上用于手术前镇静及癫痫发作、严重失眠、抑郁等疾病的药物,有催眠、遗忘、镇静、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其中催眠和遗忘的作用更显著。在我国,氟硝西泮被纳入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非法销售将涉嫌贩卖毒品罪。当氟硝西泮和酒精混合使用时,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人神经兴奋,产生幻觉,容易使人上瘾、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毒品知识】——“邮票”

“邮票”的成分为LSD。纯净的LSD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味微苦的固体。LSD的一次典型剂量只有100微克,仅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LSD一般做成纸片状直接含服,有时候也会有别有用心的人放在食品和饮料里给人吃。

LSD能造成使用者4到12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

央视栏目曾报道过此类毒品的危害,公安部国家毒品实验室毒品分析师刘培培介绍说:(LSD)对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会有强烈的损害作用,如果长期食用,会诱发精神分裂症等症状,甚至产生自残、自毁、自尽等一些极端行为,非常危险。

【案例】是“小熊软糖”还是毒品?

日前,厦门海关所属邮局海关从两票英国进境邮递包裹中分别查获疑似大麻油和大麻食品,其中一个包裹申报为玩具,查验图像却显示与大麻油图像非常相似。查验关员立即开箱查验,发现邮件内装有疑似大麻油四支45g,通过大麻检测试剂初步检验呈阳性反应。

查验关员立即通知邮政企业对当日放行邮件按同一收货地址逐一搜寻,果然在放行区拦截到另一个邮件,收件地址与收件人信息同前一包裹完全一致,面单申报为“sweets”(甜品)。开箱查验后发现,有四小包软糖,查验关员立即将软糖的形态特征与禁毒宣传展板上的图片进行比对几乎完全一致。

不久,公安机关迅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宋某,并将其抓获。经查,宋某为留英学生,向境外供货商购买大麻烟油、大麻食品等,拟通过邮递渠道将上述毒品伪报为玩具、甜品等夹藏走私进境用于自吸。

其实,这已经不是警方第一次发现此类毒品了。2019年5月底,厦门警方根据线索,发现一个社交账号正通过“暗网”贩卖新型毒品:提炼大麻作为添加剂,制作而成的大麻巧克力、大麻糖果。

民警通过研判,发现21岁的辽宁籍女子朱某有重大嫌疑,将她抓获后,民警继续深挖,在安徽抓获了帮朱某发货的嫌疑人曹某。

警方查获的大麻巧克力、大麻糖果,全部是从国外寄来,包装成进口零食的样子,非常难分辨,而且价格昂贵——一块普通书本大小的大麻巧克力,售价800元;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糖果,售价300元左右。

在此案中,朱某相当于中间商,从国外进购毒品后,直接由曹某发货。朱某年仅21岁,只有初中学历,却从网上学来了一套贩毒方法,为躲避警方侦查,她还利用比特币作为毒资,进行跨国网络贩毒交易。

而家在杭州的小妍也因为购买含有大麻成分的“手信”惹上了麻烦。

去年年底,前往国外游玩的小妍在当地大麻制品店购买了不少含有大麻成分的糖果、巧克力、蛋糕等大麻食品。除了外包装上的THC(大麻成分)标注以及大麻叶子的标志,它们跟常见的小零食没什么区别。

几天后,小妍偷偷带着这些大麻食品乘飞机回国。为了逃避海关检查,她拆开这些大麻食品的包装,混装在平时吃的普通糖果里,放进行李箱。回到家后,小妍邀请朋友分享了这些“糖果”,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

而小妍的朋友小冰得知除了“糖果”外,小妍家里还有很多“巧克力”和“蛋糕”。想着自己还有一笔网贷没有还清,小冰突然间动了歪念……她背着小妍偷偷拿走了一些“糖果”和“巧克力”,并炫耀给好友小白看。同样“贪玩”的小白来了兴致,就想向小冰买一个试试。

于是,小白向小冰买了一颗大麻糖和一块大麻巧克力,共计520元。第二天,他俩又买卖了两次,分别以400元和800元交易了两颗大麻糖和两块大麻巧克力。

沉浸在“兴奋”中的二人没想到,就在第二天交易完成后,小冰被当场抓获。后民警又顺藤摸瓜抓获了小妍,并在她家中查获、扣押了蛋糕状大麻制品26.53克。

经查明,小冰三次贩卖的大麻制品及民警扣押的大麻制品均为小妍从美国带回,且经鉴定,上述大麻制品中均检出四氢大麻酚。犯罪嫌疑人小妍、小冰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

杭州拱墅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走私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对小妍提起公诉,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对小冰提起公诉。

大家购买国外食物,一定要看包装上有没有THC和CBD(大麻二酚)字样,或者明显的大麻叶装饰图案,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尝试。

【案例】 令人昏睡的淡蓝色“饮料”

说到蓝精灵,你想到的可能是动画片里活泼善良的小可爱。但今天要说的“蓝精灵”却一点也不可爱,它是一种新型毒品,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近年来,深圳等地查获了多宗涉及“蓝精灵”的贩卖毒品案。

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检察院办理的一宗贩卖毒品“蓝精灵”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明知“蓝精灵”属于违禁品、已被定性为毒品,仍在QQ群上发布广告销售“蓝精灵”。王某某从他人处以300元一板10粒的价格购得“蓝精灵”后,转手便以600元左右的价格售卖给其他人。

“蓝精灵”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第三代毒品”。

当“蓝精灵”溶于水时,液体是淡蓝色的,但同类的合成类似物质,有的就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如果是在酒吧等娱乐场所有人把它放进饮料或酒里,也不容易被察觉,具有更强的伪装性。正是利用“蓝精灵”会产生“顺行性遗忘症”这一特性,犯罪分子常常将它当做“蒙汗药”,来达到迷奸、性侵犯罪的目的。

此外,还有“咔哇潮饮”,也被称为“失忆水”。外表看起来和饮料非常类似,但含有高浓度的管制毒品“γ——羟基丁酸”(简称GHB)。“咔哇潮饮”中的GHB,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受到严格管制的精神药物,一切非医疗用途出售和使用都是不合法的。

有媒体报道,去年2月,潘女士与网友范某约好一起吃中饭,范某为此专程开车接送。见面后,范某“贴心”地说要给潘女士买一杯奶茶,请潘女士在车上等待。

潘女士没有丝毫防备,接过范某买的奶茶便喝了起来,谁知喝完后没多久,便感觉头重脚轻,被范某带入了一间房屋后便不省人事。等潘女士醒来,已是下午三时,她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下药了。这时,潘女士发现范某已不知所终,自己的手机也不见了,便到营业厅补卡。当日,潘女士回到单位后立刻借同事手机登录支付宝,赫然发现自己账户里的9万余元已经被转走了,潘女士当即报案。

次日,公安机关将范某抓获归案。范某到案后交代,自己在网上花200元买了一些迷药,在和潘女士约会时,自己偷偷将迷药掺进了奶茶里,然后将对方带回了自己的出租房。

【案例】卖“邮票”被判刑

孩子书包里有几张和邮票一样的小纸片,做家长的你能想到这是毒品吗?这种新颖的“邮票”毒品贴在舌头上,可以让人产生各种幻觉长达12个小时。去年,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判了一个案子,被告人是一名20岁学生,罪名为“贩卖毒品罪”,卖的就是这种“邮票”毒品。

张某是杭州某大学成人教育在读学生。爱好嘻哈的他经常会在INS上追看他喜爱的歌手发布的新内容,结果他从偶像发布的视频里看到了一样新东西——“邮票”。

“邮票”其实是一种新型的毒品,成分为麦角二乙胺,简称LSD。张某是吸电子烟的,他从他吸电子烟的朋友圈里联系上了潘某。潘某就是这个案子中的上家,后来公安在潘某那里发现了“邮票”毒品和大麻。

当时,张某从潘某处以300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了五张“邮票”。回来后一张裁两半,将裁出来的半张“邮票”以800元的价格卖出。随后,这个年轻人大喇喇地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挂卖,并附上“邮票”使用方法的视频。

张某共售卖“邮票”两次共两小张,都是卖给了年轻人。有意思的是,张某只是追随偶像的脚步,他自己并没有服用。2018年9月26日凌晨,警方将张某抓获。当时从张某身边搜得8张“邮票”,经过鉴定,这些“邮票”一样的纸片就是新型毒品LSD。

上城警方顺藤继续追踪,于两天后,将犯罪嫌疑人潘某抓获归案(另案处理)。

张某自从被抓后,悔罪态度良好,他以为最多也就判个缓刑。结果,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张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张某当场嚎啕大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禁毒;实录 A12 揭开“伪装者”的面纱 2020-06-24 2 2020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