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生活比较稳定,有固定的住处、有事可做、有收入,二十几年没有身份证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变化真的很大,我为他高兴!”让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禁毒社工杜薇敏连连感叹“变化大”的,正是“失踪”二十多年的社区戒毒人员老潘。
曾经,老潘看到社工、民警就像老鼠见到猫,连经过路边的派出所都是小跑着通过。多年来始终没有办理身份证的老潘,却在今年主动联系杜薇敏,向她求助办理身份证的事宜。老潘态度的变化,似乎与15只口罩有关……
靠毒品招揽生意的“失踪者”
2020年春节是特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许多原本应该休息、与家人共度佳节的人们通过不同方式逆行战“疫”,禁毒社工杜薇敏也不例外。
根据工作要求,杜薇敏通过电话、微信联系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身在何处,是否知晓防疫信息,关照他们一定要做好防疫措施。
打电话联系老潘的时候,杜薇敏有些忐忑,生怕他像前几年一样不接电话,或是又回到居无定所的状态。“万一又‘失踪’,对他自己、对防疫工作都是有风险的。”杜薇敏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年近六十的老潘早年以开棋牌室为营生,在形形色色的客人中,老潘结识了毒友。他不但自己“溜冰”,还将毒品作为招揽生意的手段。老潘的棋牌室一度生意很好,常去他那里的人“过把瘾”后受毒品作用影响,玩起牌来更为亢奋,似乎不知道疲倦。老潘自己也陷入这种病态漩涡不可自拔,吸毒成瘾。
杜薇敏记得自己第一次联系老潘是在大约10年前,当时的老潘刚结束强制隔离戒毒期,但他似乎没有要彻底摆脱毒品的意思。面对禁毒社工,老潘很抗拒,认为社工和警察一样,只要出现就是要查处他。
“他虽然留下了联系方式,但几乎没有联系上过。”杜薇敏回忆,那时的老潘并不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和服务,敷衍着给了手机号,可这个联系方式就像是摆设,老潘从来不接电话,后来还换了其他手机号。
杜薇敏想要上门走访老潘,可他根本没有固定的住处。杜薇敏了解到,老潘早在1996年就把房子卖了,户口迁出后一直没有着落。后来,身份证过期,老潘也无法办理,就这么“失踪”了。而老潘的家庭关系也是一团糟,他和妻子离婚,因为屡次吸毒,与儿子、哥哥关系冷漠,甚至可以说已经决裂了。
这些年来,孤身一人、没有家的老潘最“固定”的去处,恐怕就是强制隔离戒毒所。
终于发现“自由的感觉太好了”
五十多岁的年纪,几进几出强制隔离戒毒所,老潘这些年过得相当糟糕。
“我们很想帮他,但他不愿配合。社工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他自己要是不想改变,外在力量很难起到效果。”从2004年就从事社工工作的杜薇敏期盼着老潘有一天能够幡然醒悟,她也没有放弃一切可能改变老潘的机会。
2018年9月底,当老潘又一次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大门走出,依旧在门外等着接他的杜薇敏觉得他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这一次,老潘告诉杜薇敏,“自由的感觉太好了”,他不想再过原来那种生活了。杜薇敏抓住机会将继续吸毒的利害关系分析给老潘听,希望他能够接受社工开展工作。老潘同意了。
这一年多来,每次尿检、开展活动,老潘都很配合。而且有意改变的老潘也得到了朋友的帮助,不但有了固定的住处,还在朋友家当起了“保姆”,并由此得到一份收入。有朋友的“监督”,有社工的协助,远离毒友圈的老潘稳定表现、逐步改变。
不过,老潘没有身份证这件事在杜薇敏看来始终是个“隐患”。没有身份证的老潘以前不敢乘地铁,有一次在地铁站看到警察,他吓得转身就走。有时路过派出所他也觉得紧张,会不自觉小跑起来,或者索性兜个圈子走……
杜薇敏劝过老潘尽快办理身份证,过去的老潘为了逃避查处不愿去办,后来他想办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户口的问题。老潘自己没有房产,按一般情况,他的户口应该可以落到亲人处。可是,早已对老潘失望透顶的儿子坚决反对老潘落户,老潘的哥哥也拒绝提供帮助。事情就那么拖了下来,直到今年疫情发生。
拿到暌违二十多年的身份证
今年3月初,杜薇敏与老潘联系时,得知他的生活还算稳定,杜薇敏的心定了一些。但随后,就听到老潘苦恼的声音。原来,因为口罩不够用,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出门了,非常焦虑。
那段时间,到居委会预约登记购买口罩缓解了不少人口罩不够用的尴尬情况。可是,这个方法对老潘行不通,因为他没有身份证。电话里,老潘向杜薇敏诉苦,口罩紧缺的他几乎寸步难行。同时,他也尝到了没有身份证的苦。由于特殊时期,去医院看病必须提前网上预约挂号,这一步骤要使用身份证实名制登记,没有身份证的老潘连病都看不了……
电话里,杜薇敏安抚了老潘的情绪,让他千万要做好防疫工作。挂上电话,杜薇敏就将老潘的特殊情况向他所在街道居委作了沟通。得知老潘的尴尬处境后,居委干部火速行动起来,自发募集了15个口罩,第一时间送给了老潘。对此,老潘非常感激。
“老潘也知道不能一直靠别人送口罩,他想要办理身份证,这样就能自己预约口罩了,而且看病也需要身份证。”杜薇敏曾经苦口婆心劝老潘的事,终于被老潘自己列为了“头等大事”。
然而,老潘要办理身份证还要先解决户口的问题。
老潘的户口问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为了了解真实情况,社区民警到老潘的旧居所在地调取历史资料,证明当年老潘将户口迁出后的确没有落地。后经公安、街道、社工等多方合力,老潘在杜薇敏的陪同下办理了恢复户口的相关手续。今年6月初,老潘恢复了公共户口,也终于拿到了久违的身份证。
“老潘很开心,这张身份证就像是他新生的起点。”杜薇敏也很替老潘高兴。不过,她也知道老潘还是有“心病”,那就是想念家人,尤其是儿子,他希望能得到家人的原谅,修补曾被他击碎的亲情,“重新拥有身份或许会让他更加坚定戒毒康复的信念,希望他能用行动向家人证明自己的决心,我们也期许着他能真正回归社会。” (记者 徐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