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记者跟随直击“重味道”执行现场

一小时50袋垃圾 才清至客厅入口

本文字数:1648

静安法院强制执行相邻纠纷案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昨天上午9时,静安区岭南路一小区内,某楼栋口停着一辆大卡车,现场拉起警戒线,执行法官、清洁工人等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穿着鞋套,“全副武装”上了楼。

“像挖‘隧道’一样。”一麻袋一麻袋的垃圾沿着滑轮从6楼窗户运至楼下卡车上,仅1个小时,就清理出整整50余麻袋……

还记得此前本报报道的《家中垃圾堆成山散发恶臭  进门靠“爬”!邻居不堪其扰诉至法院》吗?因侯某对法院要求“5日内将堆放在家中的垃圾清除干净”的判决置若罔闻,昨天上午,静安区人民法院上门予以强制执行。记者跟随直击现场,亲历了这场“重味道”的执行。

1小时清理50余麻袋才刚至客厅入口

家中垃圾堆成山,客厅垃圾高至1.6米,必须匍匐才能进入卧室,阳台也被垃圾塞得满满当当,就连大门也无法正常关闭,进门靠爬“洞”。甚至连楼道、阁楼等公共区域也被“征用”成“垃圾场”。多部门联合上门清理,竟清理出整整6卡车……这,就是此前被执行人侯某位于6楼的家中真实的场景。

沿着楼梯行至5楼,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上午9时许,强制执行正式开始。工人先用电锯锯断铁链,打开侯某家门。

只见垃圾已从屋内“溢”出来,电线、衣架、拖把、胶带等各种垃圾杂物挂满铁门。铁门内是一个“垃圾山”,只在左上方有一条约半米高的缝隙。法官告诉记者,平时侯某和他的老母亲就是从这个通道里“爬进爬出”。

执行法官、清洁工人、志愿者等开始清理这些垃圾,并通过滑轮将垃圾从窗户运至楼下卡车上。

“刚刚清理完过道的垃圾,差不多入门1米处,像挖隧道一样。”上午10时,执行工作开展1小时后,执行法官周广元下了楼。据他介绍,现场清理出的垃圾除了衣物、水瓶、过期食品,还有床板、防盗门窗、废旧电池等。“已清理完过道上的垃圾,到了客厅入口。”

而此时,楼下“接应”垃圾的卡车已接近装满,“大概已经有五六十袋(垃圾)了。”负责清运垃圾的师傅告诉记者。

“超出生活所需所用”如何界定成执行难点

上午10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运送带上突然出现一个家用扶梯。“师傅,等等。这个要的,请放下来!”现场执行法官立即表示。

“超出日常生活与居住所需所用杂物”如何界定,执行中如何把握?过程中如何既保护执行申请人权益,又兼顾被执行人合法权益?无疑成为执行中的难点。

“执行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同时请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来协助和监督这一过程。”执行法官周广元介绍,与此同时,因被执行人侯某房屋内杂物较多,考虑到这些垃圾和侯某家里的生活必需品、贵重物品可能混在一起,进入客厅后,法院还请侯某母亲、弟弟到场进行甄别。“因为法院判决是让侯某把家里的垃圾清除干净,但哪些属于垃圾,判决书没法写明,需要我们现场判断。”

据悉,截至下午16时,此次执行共清理出垃圾3卡车,400多麻袋。截至记者发稿,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捡垃圾成癖

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和疏导

侯某家中的情况已持续了七八年。“天一热,整幢楼都是一股难闻的味道。跳蚤、老鼠、蟑螂也多。”邻居们不堪其扰,沟通无果后,多次向居委、街道、物业、民警等反映。

临汾路街道多次组织人员上门处置。“他自己不愿清理,因为他把东西堆在家里,街道和居委会无权强行进入屋内清理,这事情就僵掉了。”陈素兰说,街道和居委会只能将其堆在楼道等公共区域的垃圾清理掉,同时物业安排每天进行2次消毒。据了解,街道平安办、信访办、居委会多次开会,专题商议此事。但侯某不听劝告,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和疏导,侯某工作单位也很无奈,“他说这是私事,与单位无关。”

在此期间,物业还发现侯连军私自进入楼顶平改坡的阁楼堆放垃圾,街道迅速组织力量清理,共清运垃圾6卡车。2019年初,又清运垃圾2卡车。

但碍于侯某在自有住宅内堆放垃圾,街道始终无法逾越政策法规去打通“最后一公尺”入户清理垃圾。2019年9月,再次接居民信访反映后,街道、居委会建议居民通过诉讼维权,街道介绍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为居民提供服务。律师介入后,居民正式提起诉讼并获法院判决支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一小时50袋垃圾 才清至客厅入口 2020-07-03 2 2020年07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