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在哪里扫?”“滴滴在哪里叫啊?”“公交刷码怎么刷?”“挂号怎么在网上提前预约?”……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疑问常常困扰着“银发族”。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老年人群体面临着被时代边缘化的问题。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电子“障碍”。如何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步伐、搭上数字技术便车,本期“域外之音”聚焦各国政府和机构,他们纷纷出谋划策,试图解决老年人网上“冲浪”困境。
【日本】
“银发族”数字消费举步维艰
在“去纸币”的推广中,其实日本的发展明显慢于其他很多国家。对此,日本政府推出了返现、优惠等制度,努力普及线上消费。而其中,老年人群体则是“老大难”问题。相比年轻人,“银发族”在接受新鲜事物时,会慢一些。在日本,甚至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人仍在使用最早的“翻盖手机”,只有最基本的短信接收和电话功能。
截至2019年12月27日,日本一家调查机构在对1万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30%的老年人使用线上支付,而在这当中有55%的人仅使用信用卡消费。另外,电子货币的使用占到了25%、线上支付软件7%、二维码支付6%。
虽然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力推老年人的线上消费,但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政府的“无纸币消费返现事业”,调查中仅有10%的老年人表示“知道”。而对此一无所知的老年人则高达58%,甚至有32%的受访者表示“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内容完全不明白”。日本老年人对政府力推的政策表现出认知度极低。
日本经济专栏记者大江英树表示,由于日本的老龄化日益严重,很多行业的经营者、工作人员的年龄也在逐渐增长,为了让他们接受、适应“无纸币”概念,应当再进一步加大返现等优惠力度。毕竟,进入老年后,与年轻时相比,从钱包中取纸币、零钱反而会变得麻烦。他说:“线上支付的种类现在非常多,有一些则需要观察其前景再决定是否推广。如果说线上支付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不如积极地让老年人的生活先便利起来。”
【巴西】
越来越多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
目前,巴西拥有超过1.22亿的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59%;活跃数字设备量达到4.2亿,包括智能手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老年人的追求。
当前,巴西开设了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术学习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圣埃斯皮里图州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与该州秘书处、人力资源管理部合作实施的“在最好的年纪畅游互联网”计划,通过举办免费课程,发掘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潜力。该计划创建于2001年,已经使4000多人受益。
巴西包鲁市圣心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均开设了“老年人大学”项目,包括计算机课程和外语课程等,旨在制定活动以促进老年人与学术界和社会的融合,帮助老年人学习新技术。
圣保罗复临大学中心于2002年开展了一项老年人数字化扫盲项目,其目标在于让老年人通过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资源,适应信息化社会,并增加与年轻人的互动。
巴西阿拉戈斯州,马赛约医院于2018年成立了“活跃一代”小组,旨在帮助60岁以上并希望融入社会及数字技术平台的老年人。该小组的负责人之一,心理学家马达莱纳表示,“活跃一代”是在意识到老年人对社会化的需求之后建立的。“他们渴望在社会中或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并希望彼此之间能够被包容。根据这些意见,我们研究并创建了‘活跃一代’小组,该小组目前有近百名60至70岁的老年人参加。”
巴西国家地理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巴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187万,占总人口的10.53%。因此,让老年人学会使用社交网络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消除新技术与老年生活的鸿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德国】
帮助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
在德国,会使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正逐年增加。根据德国电视二台的调查,在2003年,60-69岁的老人中仅有不到30%的人会使用电子产品,而在2018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80%。70岁以上的老人会使用电子产品的比例从2003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18年的60%。2012至2018年期间,会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老年人迅猛增长。尽管如此,由于庞大的基数,仍有1600万老年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不懂得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年轻人能够轻松使用的网上支付、网络购物等在老年人看来过于复杂而不敢涉足,也有许多老人担心互联网信息的隐私问题而对其戒备有加。
在德国,老年人的网络技术普及率也具有城乡差别特征。在大城市,老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互联网,而在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远远不如城市,老年人很难掌握互联网技术。而乡村地区的老年人恰恰更需要数字化技术来改善其老年生活,比如使用语音机器人、远程就医、智能体检和网络购物等。
面对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遇到的挑战,德国联邦家庭事务、老年、妇女及青年事务部(BM FSF)和相关研究机构都出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德国政府资助德国联邦老年人协会(BAGSO)出台了“老年人数字化教育”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想要学习如何使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网上问答平台,还为他们提供线下的教学课程,比如“网络学习咖啡会”。在咖啡会上,老年人得到了更耐心的指导。他们可以从电脑开机学起,慢慢熟悉数字化产品,不需要担心学得太慢。
除了寻求来自机构和组织的帮助,个人的学习意愿也十分重要,老年人网络学习的问题也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不断更新变化的信息时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韩国】
“银发族”仍在适应与机器“对话”
据韩国信息化振兴院在2018年对“数字信息落差实态”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人中,仅有42%对数字信息有所应用。
2019年8月,韩国教育频道EBS为制作一档老人为主题的纪录片,对老人们使用数字信息服务的情况进行了实录。其中,一位77岁的韩国老人在银行第一次尝试使用银行提款机,倍感不便,但勉强成功;老人随后来到快餐店,面对自助下单机,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操作;而在尝试使用软件订购电视购物产品时,对于各种优惠,老人仿佛在面对“天书”。
老人的经历在韩国并不是特例。纪录片还指出,目前很多公共机构和服务行业推出网上预约制度,大多数老人如需线上预约或结算,还是会让子女帮忙。老人们对于直接操作网络或智能设备,仍感觉有很大难度。甚至有老人坦言,“感到已被时代孤立”。
韩国社会专家表示,降低科技应用落差,帮助老人摆脱“数字文盲”势在必行。韩国各地福利机构也在陆续推出帮助老年人熟练掌握智能设备、自助取款机的培训课程。
韩国政府表示,数字技术的落差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产生严重的矛盾代沟。所有人都应该享受智能时代的福利。除了政策支持,社会应该对老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因为每个人终将成为老人。 (据人民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