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走马广富林

本文字数:1341

  □魏福春

去广富林是一次意外之行。说是意外,因为那天有事,那几天也都有事,原本已经说了下次再约。然而,我还是去了。一是心存感激,朋友牵挂,数次相约,带我开拓视野,这次又是宅在家里许久未见后的一次聚会。二是文人相聚,除了茶与酒,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别有一番趣味。

发起人是全弟兄。他是侠义之人,诸事想得周到,一点不劳我们费心——午饭后驾车去莘庄、之后到天山路我这里,随后往徐泾,一位位朋友接好后方一路向广富林驶去。这一个圈绕得够大,他却云淡风轻说顺路。

全弟兄对广富林是有感情的,当年他报道了这个新闻:那天,下着大雨,我们驱车到达松江广富林,踩着泥泞走过一条碎石路。远远望去,是一片开阔的田畴。路边田里,有几棵树兀立着,显得孤独而单调,虽然不可能是千年古树,但它作为古树的后裔站在那里,也在顽强而忠实地见证和护卫着广富林……

今天读着这些极具现场感的文字,依然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我们到达时,已是午后三点。广富林似乎未对外开放,在先到朋友的电话指引下,我们来到朱雀门,对面是华东政法大学,几位朋友想下车拍几张照片,可是无处停车,只能作罢。听从保安的指引,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驶去,扑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也是无法下车留影的,经由地下车库,来到莆林小厨。饭店对外营业。

二楼平台上,茶早已备好,一众文友,天南海北的聊上一阵,便往公园而去。

夕阳西下时分,园内鲜见游人,大家随心所欲,缓步前行,知也禅寺、富林塔、三元宫、紫衣巷,移步即景。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令我赞叹不已:微波荡漾、视野开阔的人工湖上,一组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的建筑群,如同漂浮于波光粼粼水域上的金字塔,外墙巨大的显示屏上,播放着绵延数千年的广富林文化……

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的广富林,依靠发达的水系,养育了早期的上海先民。相传汉代时期,松江的一段千年古城墙沉陷于大泖河之中,河水清澈见底,明代人们泛舟河上,还可清晰看见河底的千年古墙。设计师将地标性的展示馆建在水中,古今呼应,别具匠心。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屋顶采用镂空架构,为了达到更好的采光效果,屋顶坡度定为26度,白天阳光透过屋顶射入水面,夜晚湖面上的灯光穿透屋顶直射夜空,特殊的光影效果使得整座建筑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展示馆为经典的江南三进院落的官宅布局,宛然再现了鼎盛时期的松江知府官邸。该馆不仅具有展示功能,还是一座集科普、艺术、文化的殿堂……

因为有全弟兄的文章,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在知也禅寺驻足的时间稍稍长了点,这座寺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说是唐代高僧云游到此,经过十年化缘建起来的。我们和住持如恒法师聊了会儿,又分别一一拍照并一起合了影。名人墓等未作停留,朵云书院倒是进去转了两圈,说是书院,文房四宝是少不了的,自然需细细品味。书院还开发有多款颇具创意的定制工艺品。

朋友说夜晚的湖畔,流光溢彩,长约一公里的水上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使人们仿佛来到灯火璀璨的繁华古城。我忽然想起无锡拈花湾的夜景——五彩缤纷,婀娜多姿。尤其那梵天花海,一色花,一味禅,花开漫山,随风起舞,如若仙境,让人沉迷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样的美景自是不能错过,可惜非常时期,不作展示。也好,留有遗憾,下次再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走马广富林 2020-07-21 2 2020年07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