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网的人或多或少会接触到网络暴力,“人肉”、辱骂、诽谤,用言语、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虚拟世界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但同样会给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在韩国,就有多名演艺明星因无法承受长时期的网络暴力,最终选择了自杀。本期“权威曝光”和“域外之音”都聚焦网暴行为,如何治理这一“杀人不见血”的恶行,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网络暴力的盛行,一开始只是一些人利用虚拟空间释放隐藏的暴戾,如今慢慢有组织化、职业化、利益化的趋势。很多网暴行为都有组织者,甚至通过产业链进行“精准施暴”,而这背后往往都纠缠着各种利益。或为打击竞争对手,或仅仅为了流量,各种兴风作浪,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受害人因此承受非常大的精神伤害。而究其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违法成本太低,维权成本却很高,这样的倒置,再加上缺少具体的法律惩治依据和条例,让那些施暴者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国外目前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同样也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各国都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规,网络欺凌行为甚至会入刑,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造成了取证相当困难,绝大多数施暴者都没有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暴力的滋生、蔓延。
要想对网络暴力说“不”,关键还是法律不能缺位。相关的法律必须与时俱进,依法治网,才能真正斩断网暴的黑手,还网络世界一个洁净的空间。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