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庭审;社会

“员工价”23万元购24只奢侈品包

收到后鉴定为假货“内部人士”因诈骗罪分别获刑

本文字数:970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曹女士在微信上结识了自称某奢侈品公司员工的张某某和陈某某,被忽悠以“员工价”购买正品奢侈品。曹女士一个月内连续转账23万元,购买了24只奢侈品包,收到包后经鉴定发现是假货。日前,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张某某、陈某某提起了公诉。虹口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以诈骗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9年9月底,曹女士看到张某某在微信朋友圈发的照片,照片中都是各种奢侈品品牌包,上面写着7折出售。曹女士联系张某某,张某某称自己正在lvmh公司担任设计部主管,可以凭“员工价”  拿到Chanel、Dior、Celine、Gucci等品牌包。张某某在卖包的同时,还竭力游说曹女士做微商,从她那里拿货挂网上出售。“比如说一个包她以官网价格的6折卖给我,我再以7折或者8折的价格出售,这样我就可以赚取差价。她不停和我说做微商很赚钱,并且保证她的包都是正品,我相信了她,之后我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开始发布出售奢侈品包的信息。”2019年10月2日,张某某又向曹女士介绍了一位名叫“吉娜”的lvmh公司人事主管,“我加吉娜为微信好友,吉娜说能帮我进lvmh公司做线上销售,每月8000元工资,还有销售额的20%的提成。”

从这一天起,曹女士便先后在张某某处购买了24只包,花了约23万元。截至案发,张某某一共发出了6只包。曹女士的客户收到包后,经过专柜鉴定,发现是假货。“我的客户催我还钱,我联系了张说要报警,张就退还了10万元左右的钱款。”此时曹女士已经怀疑被诈骗,见张某某迟迟不退还剩余的13万元钱款后报警。

2019年12月底,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经查,张某某因经济困难,想出虚构奢侈品公司员工身份的方法实施诈骗,陈某某在明知的情况下,仍向张某某提供手机号注册微信用于联系被害人,并提供银行卡账号用于收取“货款”。骗得的钱款最终被用于两人的生活开销等。案发后,张某某在家人的帮助下将剩余的钱款退还曹女士,并取得了曹女士的谅解。

虹口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本案两名犯罪嫌疑人虚构奢侈品公司员工身份贩卖假包的行为触犯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与诈骗罪两项罪名,应择一从重处罚,认定两人构成诈骗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庭审;社会 B08 “员工价”23万元购24只奢侈品包 2020-07-31 2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