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本文字数:1149

  “痰”:

智能音箱、智能翻译、智能客服……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智能语音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但当这项技术也成为电话销售行业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宝”,标榜“一天能打3000通、机器对话省人工”时,消费者更加防不胜防。骚扰电话这一困扰全社会的行业顽疾,不仅久治不愈,还搭上了人工智能“快车”,衍生出不少黑灰产业链。

(7月31日新华报业网)

百家讲:

骚扰电话这一困扰全社会的行业顽疾,不仅久治不愈,还搭上了人工智能“快车”,衍生出不少黑灰产业链。面对“技术流氓”撒野,要有更高超的反制措施,仅靠传统的打击手段和监管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整治骚扰电话问题,还应加大技术层面的“工具化”支撑。监管部门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应用模式,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探寻制约方法,打造克制  “AI骚扰电话”的技术坚盾。

严打骚扰电话黑产,需要多管齐下。针对技术型违法犯罪,更须道高一丈。工信、公安等部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银行等机构组织应更加紧密协作,抓住“市场准入、码号管理、接入管理、经营行为管理和违规处置”五个关键环节,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基础电信企业接入管理责任,加强对呼叫中心和网络呼叫软件的监管,对骚扰电话不断更新反制技术,让电信诈骗分子无机可乘。正义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彰显,击碎骚扰电话黑产从业者自认为“违法成本低、收益却较高、被抓风险小”的幻想,才能还老百姓耳边的清静。

——吴学安

“痰”:

石家庄井陉县第一幼儿园在招生公告中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明细流水引发争议。媒体获悉,该园主要招收县直机关、企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子女。一名幼儿园职工称,此举是为避免家长使用虚假工作证明占据入园名额。

(7月30日《新京报》)

百家讲:

自古就有“有教无类”之说,现在,教育平等权更是首先要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于此而言,幼儿园招生、幼儿园接受教育的问题上不该“看人下菜碟”,家长身份与收入水平等,不该成为幼儿入园的先决条件。

即便说,地方幼教资源有限,只能首先满足本地居民子女入园,宽余资源才能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需求,招生只应审查家长户籍、居住或来本地工作时间等情况,不该要求家长提供工资信息吧?

“第一幼儿园”应该是公办幼儿园,而公办幼儿园由财政出资建设和运营,实际上是纳税人供养的幼教机构——那就更应该平等地面向社会公众,没有理由成为县直单位的小众福利。一直以来,公办幼儿园办成公职人员专有福利的问题广受质疑、饱受诟病,是因为这种福利首先是破坏了社会公平,颠覆了“有教无类”的逻辑。

借着这件事,有必要提醒一些地方和官员,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消除特权等等,不能是一种口号,该终结的不合理现象,应尽早。  

——马涤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百家讲“痰” 2020-08-04 2 2020年08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