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法治故事

被隔离前,她把孩子托付给平安志愿者

本文字数:1453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我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平安志愿者照顾,感谢,无以回报。”疫情期间,上海奉贤一户最晚被确诊的成人、同时也是一名幼儿的母亲,在被隔离前留下了这样的纸条,书写着群众对“橙马甲”的信任。近日,奉贤区召开平安志愿服务先进表彰大会,讲述了志愿者们在防疫过程中亲历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全家被隔离,幼儿托给志愿者

在金汇镇齐贤居委,某小区内一家五口确诊新冠肺炎,剩下妻子、孩子居家隔离,照料的责任就落在了平安志愿者的肩上。

居委书记郑佳敏每天和被隔离母女俩微信视频聊天,拉拉家常,聊聊育儿经。不幸的是,后来孩子的母亲也被确诊了,这位母亲第一时间打电话向郑佳敏求助。因为郑佳敏也有一个4岁的孩子,和被隔离孩子差不多大,她很能体会一位母亲的心情,她知道这位妈妈需要她!

于是,郑佳敏向领导主动提出,愿意24小时照顾这位孩子。这位母亲去疾控中心之前写下了一封委托书,“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社区居委书记郑佳敏照顾,感谢,无以回报。”

当时,郑佳敏在隔离病房的外面,孩子母亲在里面,双方的联系方式只有一部手机。郑佳敏深知,作为一位母亲,孩子是最难以割舍的,“她对我的信任让我更坚定了肩上的责任。”后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孩子被妥善送到上海儿科医院进行看护,并很快与父亲团圆了。郑佳敏认为,正是这份信任,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医护子弟有平安志愿者守护

奉浦街道天鹅湾居委的居民韩益仙今年65岁,从人民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已经10年了。自2017年天鹅湾居委成立后,她加入了居委平安志愿者队伍。农历新年本应是喜气洋洋团团圆圆的日子,但今年新冠病毒来势凶猛。奉浦街道天鹅湾居委平安志愿者,穿上橙色志愿马甲冲在一线。

家住树园新苑的学生汤曾轩一家是新上海人,其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妈妈翟晓惠是援鄂护士,爸爸白天也要上班,无暇顾及小汤。居委获悉情况后,决定帮助解决小汤的午餐问题。平安志愿者也积极协助居委做好帮扶工作,姐妹轮番上阵烧菜做饭,各尽所能为小汤做菜、煲汤、包饺子。

韩益仙作为一名老教师,也时常关心小汤的学习情况,给予学习指导。她说:“让援鄂护士在前线放心,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真诚的心愿。”

用耐心在社区筑起“防护墙”

韩益仙居住的小区是个动迁户小区,出租房屋多,外来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这给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利因素。

防疫工作开始,志愿者们认真按照居委要求开展人员排摸、发放告知书、小区宣传、站岗、测体温等工作。在防控巡逻过程中他们发现,每当天气一放晴,一些居民就会三五成群地来到小区广场上晒太阳,有的不戴口罩聊家常,有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毫无防护意识。志愿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反复宣传:“各位邻居,疫情期间聚在一起容易传播病毒,大家配合下请各自回家。”

可是,经常有居民对此很不服气,认为志愿者是在小题大做,“都是自己小区的人,互相知根知底,邻里乡亲的何必这么较真呢!”但志愿者们还是耐心劝解,直到居民撤离。

“疫情期间,像这样的劝解经常发生,刚开始不少居民对疫情防控所采取的各类措施不理解,把怨言都撒在我们志愿者身上,但耐心劝解,终有回报,最终大家都能遵守防疫规定。”韩益仙说。

据介绍,疫情期间上海组织发动全市平安志愿者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橙马甲”们充实了基层防疫一线力量,开展防疫宣传、村居排查、驻点防守、心理疏导、秩序维持、保障关爱、防控物资生产等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用细心、耐心、责任心为广大居民筑起一道防疫“防护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故事 B04 被隔离前,她把孩子托付给平安志愿者 2020-08-07 2 2020年08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