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随笔

我的名字

本文字数:875

  □张柯

在一栋白色小楼的二层,守着进门的伊始,判后的最后一公里,没错,我的名字叫信访办。

压力面前迎难而上,是我们全体责任与担当的表现,每当有受害人来院群访时,主任总是带头冲在前面,和接访组左右开弓,尽可能稳定这些来势汹汹的“叔叔阿姨们”的情绪。冲锋陷阵、接待记录、报送材料,一连串的工作流程,是对我们一场场的综合测试。记得有一年春晚,演出途中有几十名受害人来访,顾不上其他,马上转换情绪撸起袖子干。涉众型刑事案件来访群体通常是上一波未平息,下一波又乍起,有的时候索性就是两拨人一起来,那一刻真觉得“我太难了”。面对状况百出的来访人,我们调整节奏,及时总结,找到舆情联络的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对内与刑庭、法警支队等部门沟通对接,对外与长宁公安分局等建立协作机制,不管是信息手段还是传统方法,多管齐下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工作状态得以改善。

进入庭审阶段,来旁听的受害人也是数以百计,年龄段跨度也较大,庭审时间也较长,连开两三天的情况也不少见。如果有庭审的这一天,我们工作人员一早就到院里,和虹桥路派出所等部门同仁一起待命,从来院旁听受害人安检进院到旁听庭审再到离开。

有时候,庭审会一直持续到晚上,有的同志就算身体不适,家里有事,也还是坚持到最后。根据事前制定的工作预案,加上实践积淀下来的制度流程,即使场面有些混乱,还是能掌握情况、迅速稳控、因势利导、分类处理。此外,在报送材料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做到快速、精准、简练,每一份材料一定检查再三,从标点到断句到语序,仔细确认后才向上报送、向外发送。

不畏艰辛,勇于承担是我们付诸初心的实践。我们做的这一切看起来并不“高大上”,甚或显得有些平凡,鲜花和灯光应该留给每一位辛苦办案的法官。但守护和传达这件事本就很重要,尽职尽责是口号更是行动,我们站在司法为民距离最近的一道线,向每一位信访人传递法律的庄严与厚重,始终坚持法律的准绳,我们也融情于法,去倾听各种声音,去宣扬法治正义,去捍卫司法尊严,我们就这样总结每一个昨天,度过每一个今天,开始每一个明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8 我的名字 2020-08-17 2 2020年08月17日 星期一